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總量增長225倍,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對外貿易額以美元計算年均增長14.5%,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在國際事務中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之源與和平穩定之錨。改革開放讓包含香港同胞在內的廣大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圖為林鄭月娥(左二)在會面期間發言(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四十年同舟共濟,四十年砥礪前行。在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香港同胞積極參與祖國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四十年後的今天,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訪問北京,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習近平主席充分肯定港澳同胞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作用和貢獻,表示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港澳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他希望港澳繼續帶頭並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努力把港澳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同胞作出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為中國和世界帶來重大的歷史變遷,香港同胞見證了四十年來國家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也深度參與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整個進程。在會見講話中,習近平主席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發揮的主要作用,包括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

回望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同胞懷著赤誠熱忱的愛國之心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到內地投資建廠,投身改革開放洪流,港商也創造了許多第一:1978年,創辦第一家由境外人士開辦的工廠——珠海香洲毛紡廠;1980年,創辦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3年,興建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

回歸祖國後,香港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與內地的聯繫交流更加緊密。香港不僅持續成為內地最大直接投資者,而且在法律、金融服務等方面積極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舞台,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支付結算中心。在國家每個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的重要的歷史關頭,香港同胞從來都沒有缺席,不管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突破,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還是社會各個領域開放取得的進展,香港同胞都以創造性的努力參與其中,並作出重大的歷史性貢獻。

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改革開放帶來中國社會全方位的轉變,開拓出巨大的發展空間,釋放出無盡的發展機遇。在貢獻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香港也獲得自身發展,實現了新一輪的騰飛。

上世紀70年代,香港借助改革開放實現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令香港擺脫了石油危機帶來的發展困局。伴隨服務業發展,香港的貿易、物流、金融、專業服務大幅增長,人均生產總值也由約3,900美元,增加到約44,000美元,增長超過10倍。受惠於改革開放的重要契機,香港最終發展成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創造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寫下獅子山下的發展傳奇。

近年來,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挑戰:一些反中亂港分子在西方敵對勢力操控下為反而反,妄圖搞亂香港,阻礙經濟民生發展;住房、安老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深層次矛盾顯現;傳統優勢相對減弱,後續發展乏力,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加之內地經濟快速發展,香港自身GDP相當於國家GDP的比重,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客觀上有所下降。在這一情勢下,“香港地位降”“香港被邊緣化”“國家發展不再需要香港”等悲觀論調一度出現;甚至有反對派發布歪理認為經濟快速增長的內地,擠壓了香港發展空間,帶來了香港發展困境。這些錯誤認識引發社會焦慮,一些市民甚至懷疑香港能否跟上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步伐,能否從中再著先機,實現新的發展。

在會見講話中,習近平主席作出精辟分析,特別強調指出,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澳門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他的講話讓香港同胞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改革開放兩地合作的實踐證明,快速發展的內地,恰恰是解決香港自身發展問題的機遇所在。事實上,香港一直在“一國兩制”這一最大優勢下,緊緊把握與內地合作的難得機遇,尤其在新時代國家對外擴大開放的過程中,香港國際聯繫廣泛、國際資本匯聚、專業服務發達的獨特優勢,更凸顯重要。種種數據顯示,香港至今仍是內地企業最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超過1,000家,超過港股上市企業總數的一半,佔港股總市值逾六成,佔總成交額逾七成;香港亦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全球七成離岸人民幣結算都在港進行;同時,香港亦是內地重要轉口港,2017年經香港轉口的貨物中有58%原產地為內地,54%以內地為目的地;而香港更是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7年,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額10,082億美元,佔內地引資總額的53.2%。香港仍然是助力國家開放的重要力量在“引進來”與“走出去”的作用上貢獻突出,而香港在更好發揮這一重要作用的過中,自然也促進了自身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等產業的發展。

繼續帶頭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面向新時代,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也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不斷向前推進。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對資本、技術、人才、高端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給予香港發揮獨特作用的空間更為廣闊。習近平主席表示,希望香港繼續帶頭並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努力把香港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香港擁有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的市場、專業人才、完善的監管及配套設施,在促進投融資,如資金籌集、項目配對、風險管理、專業支援等方面獨具優勢,將繼續成為海外企業投資內地“引進來”的窗口,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香港還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最理想的“防火牆”和“試驗田”,有助國家金融市場的有序開放。香港國際聯繫廣泛,英語普及,又是普通法地區,在長期與英美澳加等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具有國際經驗的金融、法律、工程、會計、項目管理等人才,未來可以繼續在助力國家與美國、英聯邦國家經貿交流中發揮作用。在創新科技方面,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其科研成果既可受惠於內地的完善高端生產鏈,同時香港亦可成為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的跳板,有助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國家越是對外開放,香港作為國家通往世界的橋樑的作用就越是突出。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香港除了扮演“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外,還扮演“積極促成者”等多元角色,在助力國家有序開放的同時,也將繼續幫助香港鞏固和提升三大國際中心地位。

揚帆新時代,香江再起航。新一輪改革開放呼喚香港發揮更加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給香港未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香港要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充分運用“一國兩制”這一最大優勢,與內地“併船出海”,在助力國家改革開放中作出新貢獻,實現新飛躍。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8年1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周琦

編輯:李倩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