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服務大灣區 確保港澳送電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於10月23日正式開通。大橋總長約55公里,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南方電網公司承擔著港珠澳大橋本體工程及人工島的供電任務,同時為粵港澳三地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路網提供電力保證。

一直以來,南方電網公司通過推動粵港澳電力合作深化,努力滿足香港、澳門特區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近年來,該公司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等一系列舉措,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注入綠色新動能。

對港可靠供電 互聯互通共贏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第一條深港聯網線路工程就啟動了建設。香港回歸20多年來,南方電網實現了對香港安全可靠送電,助力香港穩定繁榮發展。目前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與香港通過13回輸電線路、6個變電站相聯,大亞灣核電站每年將發電量的80%通過南方電網輸送給香港,約占其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萬噸。2014年,南方電網公司與香港中華電力聯合收購青山發電公司股份,雙方共同服務香港252萬客戶、近八成市民。

南方電網服務大灣區 確保港澳送電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為港珠澳大橋本體工程及人工島供電,圖為人工島變電管理所內大橋人工島供電裝置。

在這些數字背後,是兩地長期以來形成的合作創新機制。“粵港聯網協調會”、“粵港交易協調會”、“粵港澳電力服務研討會”等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力交易的定期溝通協商機制,保證了聯網電力的安全穩定供應,實現了“運行無重大事故”。

合作促進雙方電網共同發展。“在常規合作的基礎上,我們還主動延伸合作機制觸角,與香港中電在高層互訪、人員培訓、技術交流方面開展積極合作。”深圳供電局介紹,近年來該局與香港中華電力在可靠性與科技創新、資產管理、營銷服務、人力資源、信息化、綠色環保等領域進行對標,有效推動了深圳電網的發展。

今年9月,近年來十大風暴之一的超強颱風“山竹”登陸粵港澳地區。深圳供電局及時與香港中華電力做好協同“抗風”準備,深港電力互援機制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颱風期間,深圳蛇口片區的某條重要線路故障跳閘,因深港兩地電網已提前做好“互備”安排,蛇口供電未受到影響。在該線路搶修期間,經深圳供電局與香港中華電力協商一致,繼續接受中華電力供電支援,極大保障蛇口電網的災後搶修復電。

對澳輸電將從“兩車道”變“三車道”

對澳門的可靠供電同樣是南方電網公司的使命。截至今年8月底,南方電網累計對澳門送電415.15億千瓦時。2017年對澳送電39.52億千瓦時,比1984年聯網之初的0.47億千瓦時年送電量翻了83倍,占澳門總電量的73.49%。

2017年,南方電網公司與澳門電力並肩作戰,共同抗擊強颱風“天鴿”,第一時間恢復了澳門電力供應,獲得了各界讚譽。今年6月30日該公司完成了對澳門供電保底電網建設階段性目標,在今年颱風季來臨前,實現了珠海市範圍內形成至少1個完整對澳門供電220千伏全電纜線路通道,顯著提升電網防風抗災能力和對澳供電保障能力。在今年颱風“山竹”帶來的狂風暴雨中,對澳供電未受影響,保底電網首階段建設成果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11月25日,廣東對澳輸電第三通道工程關鍵點——廣東省內首條超長距離海底頂管施工的電力管廊順利貫通。這意味著該工程里技術含量最高、複雜程度最大的一項工作已順利完成。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重點任務,“對澳輸電第三通道220千伏煙墩至北安雙回電纜工程(珠海段)”,於今年2月底正式開工,計劃於2019年竣工投產,為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獻禮。該項目建成後,南方電網公司送電澳門的輸電通道將由南北“兩車道”變成南北中“三車道”,對澳送電能力再提升70萬千瓦,總共達到170萬千瓦,將形成8回220千伏線路主供和4回110千伏線路備用的“8+4”對澳門供電新格局,大大提升對澳送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能力。

情深大灣區 倍添綠色新動能

能源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孟振平表示,南方電網公司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等一系列舉措,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注入綠色新動能。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電力消費負荷中心。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南方電網已基本建成500千伏內外雙環網,西電送廣東的9回直流輸電工程全部落點大灣區負荷中心,有力支撐了粵港澳大灣區約9000萬千瓦負荷、5000億千瓦時電量的需求,每年減少了大灣區5300萬噸標煤消耗,為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貢獻力量。

南方電網憑藉99.817%的供電可靠率,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參與全球高端產業競爭的電力營商“金字招牌”。在今年5月公布的2017年度城市供電可靠性排名中,珠海、深圳、廣州、中山4座大灣區城市名列全國前四名。廣州、深圳、珠海等8個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供電局,現正衝刺“2018年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目標,為大灣區提供世界一流的可靠供電服務。

今年5月,南方電網公司出台《進一步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制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小微企業辦電低壓接入、“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等服務舉措。6月起全面實施後,在粵港澳大灣區涉及的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實行用電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客戶低壓供電,實現小微企業接電零成本;在廣州、深圳及珠三角地區6個城市城區實施“一小時行動方案”,中心城區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年內降至1小時以內;同時大力推廣“互聯網+電力服務”,全面推廣業擴報裝遠程受理和上門收資,推行更名過戶等變更類業務遠程自助辦理,讓企業和群眾辦電“一次都不跑”。

南方電網公司董事、總經理曹志安表示,南方電網公司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釋放改革紅利,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今年以來,通過採取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延伸業擴投資介面等措施,為用戶降低用電成本584億元。

不僅是“售電”,南方電網公司更積極發展綜合能源業務,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提供綠色、智慧的綜合能源服務。該公司將“互聯網+”融入節能服務,探索城市能源互聯網前沿規劃布局,打造智慧用能小區和產業示範區,推進快速充電網路互聯互通,為大灣區城市轉型升級奠定了能源基礎。如今,南方電網公司的創新綠色智慧服務已深入大灣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正積極研究出台與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區域性戰略相適應的專項電力發展規劃。

一橋飛架三地 科技點亮大橋點亮民心

港珠澳大橋開工建設以來的9年間,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開展專項服務,應用了一批創新技術,建成手拉手式雙保險供電,建設了7個360千瓦的充電樁,為港珠澳大橋保駕護航,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可持續發展。

珠海口岸人工島變電站與港珠澳大橋變電站相連。兩所變電站互為備用,雙保險供電模式保障大橋可靠用電。

供電實現雙保險。為進一步提升對大橋供電的可靠性,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在人工島上布局建設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輸變電工程。人工島變電站與大橋專用變電站互為備用,形成了2套220千伏帶110千伏變電站的手拉手式雙保險供電格局,確保了供電的可靠性。

技術創新填補行業空白。首次在橋樑項目上應用了“MMJ”(電纜頭模注熔接)技術,解決了狹小空間裡布置常規電纜中間接頭的問題,不僅填補了本地行業空白,還為業界提供了極具參考意義的案例。

充電樁滿足緑色通行。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在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上建設了7個360千瓦的充電樁,達到了IP54防水等級設計,能防水耐高溫、隔絕粉塵。這些充電樁進一步推動了珠海澳門完善綠色公交網路以及新能源產業建設,也為港珠澳三地進一步推廣電動汽車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南方電網公司高標準、高規格、高質量為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提供穩定可靠供電,點亮大橋,點亮民心。今年9月,颱風“山竹”過境,港珠澳大橋照常亮燈,展現了穩定的供電能力。


記者&攝影:趙珊

校對:周琦、李倩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