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之約――何來悲秋

在香港島東區的柏架山道上,有一處運動的園地,人們都稱之謂吉祥園。八十年前為抗禦日軍登陸所建,以作撤退時炊煮之用的大型爐灶,後雖未經啟用,也作為二戰遺物而保護起來。就在那泥磚砌成的殘壁頹垣旁,長成兩大排有節有骨的翠竹勁松,猶如青蒼的屏風;而二十年前的某個清晨,一位晨運的阿叔拿來一株香樟樹苗,高不盈尺,我與大家一起合力栽種,扶正樹苗,深植土中。從此香樟樹與翠竹勁松相伴,得雨露清泉滋潤淋沐,得行山人士的愛護祝福,茁壯成長,日見繁茂。如今已成棟樑之材,高八丈,主幹粗壯挺拔,需二人圈環合抱;約三丈處分成九枝樹幹,似條條青色的小龍,娉婷靈動,盤旋向上,又再分成更多枝椏散成傘形樹冠,婆娑如畫,比芥子園畫傳中的樹型更錯落有致。
寒來暑往香樟樹傲然亭立,不凋的革質綠葉,仍是滿目的繁華。那一夜當第一陣秋雨瀟瀟灑下,晨早的秋陽令山色更明澈潔淨,香樟樹也洗去了夏日的烈炎,在秋色中更加翠碧而充滿仙氣,逸著細細的暖暖的芬芳,使心為之寧,而意為之靜。
秋季,始於立秋而止於立冬,為公曆八九十三個月。其中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秋天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先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謂:“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說的是秋季的特點:在經過夏季的生長繁盛後,作物都已成熟,應處於一種從容平靜,豐碩待收的狀況中;而天氣高曠風急,地氣清肅蕭條,大地由盎然綠意而漸至草木凋零,一掃春季百花爭豔,夏季濃綠成行的情景,由此而起的悲秋情懷成了中國文學的傳承之一,早在《楚辭•九辨》中宋玉就大聲悲歎“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本搖落而變衰”,詩聖杜甫也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悲秋的情結是常與詩人懷才不遇,思國戀鄉,韶華不再的愁思糾結在一起的。
在祖國醫學的五行學說中,自然界的四季變化與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欲都存在著聯繫:我們五臟中的肺屬金,四季中的秋屬金,而七情中的悲也屬金,所以易感懷悲秋者,也往往是肺氣虛衰之人;而悲哀愁怨也最易損傷肺氣。十九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那個美麗而不甘墜落的靈魂,在上流社會的歧視逼迫中不勝悲憤痛苦,最後死於肺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更是一位多愁善感、孤傲自尊、悲涼淒婉的詩化女子,睹春盡而傷情,觀花謝而落淚,想那眸中能有幾多淚,怎禁得從冬流到春,從夏流到秋。最後終因對愛情失望的悲怨而咳嗽吐血,傷逝於肺病。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就是中醫四季養生的宗旨。
《黃帝內經》四時調神大論在論述秋季養生中特別強調了秋天的起居規律和情志調適:“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定,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夏至後白晝逐漸縮短,天黑時間延長,而至立秋處暑陽氣收斂,陰氣上升,為了順應自然變化,人類也應早臥,以利於收斂陰精;早起有助於陽氣舒展,以使身體能氣血平調而緩解秋的肅殺刑罰之氣。
在秋天最相宜的情緒是安寧平定,而這種“使志安定,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的情志恰恰似人到中年應該具備的秉賦,如果將生命喻為四季,那麼少年是朝氣蓬勃,充滿期待的春天,青年是熱情如火,精力充沛的夏天,而秋季則像中年,經歷過艱辛、奮鬥、成功或挫折,歲月撫平了激情的皺折,漸漸地有了一種參悟的從容和平靜。看看天,看看地,聽聽王勃的千古絕唱吧!“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繪了一幅意境多麼廣遠、寧靜的秋境呵!薄暮時分,彩霞在西天邊慢慢落下,而孤鶩卻從江葦叢中展翅起飛,在交錯的視覺中兩者同在一個畫面中齊飛,絢麗的晚霞、玄碧的野鶩,為秋天添上了生動的色彩;而襯托此情此景的是秋高氣爽的晴空和澄清千里的江水,兩者渾然一色,浩浩然流向天際。
劉禹錫的“秋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空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更是一首“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喜秋之作。自古以來人們多哀歎秋季的孤獨寂寞,我卻認為天高雲淡的朗秋還勝於百花爭妍的春天呢!看呀,一隻白鶴淩空而上,拍打著雲朵直上萬里晴空,情不自禁將我吟詩的情趣也挾上了碧空萬里的九霄呢!
登高望遠,寓情于景,正好宣洩了秋愁秋悲,暢快胸臆,與古代的詩人一起縱情山水間而忘憂吧!倘詩意感染不了你,你還是悲愁滿懷“秋雨晴時淚不晴”,那麼請來我們的吉祥園吧!香樟樹可是與你有個芳香而溫暖的約會呢!
秋季正是香樟樹果成熟的季節,紫黑色的小小圓粒漿果是鳥兒們的食物。秋晨的不同時段,有不同的鳥類來採食:珠頸斑鳩、叉尾太陽鳥、樹麻雀、畫眉、紅耳鵯、喜鵲……它們歡樂而謹慎地啾啁呼喚,友善地各安其份,“高下不相慕”這不正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句重要的養生格言?棲生在香樟樹上的鳥兒們都能做到,而睿智的人類還能有什麼相互妒忌攀比的不良心理呢?
香樟樹是長壽樹,可逾千年而不衰,其性溫味辛,入肝脾肺經,有溫中理氣祛風散寒、通竅活血的功效。盛大的樹冠如同朵朵綠雲降落凡間,清晰可見的葉脈,聞一聞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撲鼻而來,令人心情豁然開朗。
香樟樹是常綠喬木,其實是不斷地吐故納新,一年四季都會長新葉落舊葉,但舊葉集中落下的季節卻是春季,因為樹枝萌生了許多新葉,舊葉們熬過了嚴冬,完成了各自的使命,便飛舞著盤旋著緩緩落下,彎腰拾起一片落葉,邊角雖已黃染,但只要輕輕一揉,香氣依舊。
一年四季秋只一次,人生的中年也只有一次,但永恆時間中的季節是循環不息的,人類的傳承也是衍生不息。三十年前與幼年的兒子一起觀賞《龍貓》動畫電影,前幾天兒子告訴我:他的女兒也特別喜愛善良純潔、呆萌可愛的龍貓,而香樟樹還是龍貓的家呢!
鬱鬱蔥蔥的香樟樹,無枝不綠,無綠不歡,不僅有淨化空氣中有害物質的能力,更有淨化人們心靈的作用。晴朗的秋晨在香樟樹下練習吐納或八段錦或太極拳時,心中的寧靜淡洎令萬慮俱消,秋意明淨而物我兩忘。
對香樟樹而言,光陰也許無可把握,但一樣可以追尋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歲月生香,一樹一樹的繁華,綠也輕盈,黃也自在。”
人生不也應該如此嗎?香樟樹下又何來悲秋呢?
俞明珠
醫學博士、香港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醫學會原理事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管理科學專業
委員會首屆常務理事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道德事務組委員
編輯: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