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走出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 ——專訪商湯科技香港總裁尚海龍

人工智能,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很多人對這個詞耳熟能詳,卻無法準確說出它代表的含義。今天,基於人工智能原理開發的應用場景隨處可見,如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無人機應用等。這些新興科技的出現改變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圖片源自網絡

如今,整個社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度日益增加。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特別強調“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肯定了人工智能的價值。

對於這場即將來到的“人工智能革命”,我們身處其中,理應予以關注。關於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發展,我們採訪了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SenseTime)香港總裁尚海龍,聽聽他的看法。

讓機器擁有人的智慧

關於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概念的提出,尚海龍說,這是基於科學家們一個簡單而樸素的想法,“如果機器擁有人的智慧,就會代替人做一些辛苦的工作,從而把人從辛苦的勞作裡解脫出來,解放人、釋放人最大的自由。”這樣前瞻性的想法最早被提出是在1956年。1956年8月31日,在美國漢諾斯小鎮的達特茅斯學院,一群科學家組織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研討會,討論主題是“精確、全面地描述人類的學習和其它智能,並製造機器來模擬。”這個會議被稱為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達特茅斯會議也被廣泛認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開端。

香港走出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 ——專訪商湯科技香港總裁尚海龍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

如今,人工智能被普遍認為將帶領人類走進新的工業革命時代。“做這方面工作的人都認為這是未來的方向,”尚海龍說,“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在於,讓機器擁有人的智慧。首先從感知開始,然後是判斷,最後上升到決策,整個流程不可逆轉。而感知最重要的來源是視覺,視覺也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範疇,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人類日常生活中,視覺所占的比例是70%,人類通過‘看’來識萬物。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工業場景中,讓計算機擁有‘看’的能力。”更進一步說,就是用攝影機和電腦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測量,並進一步做圖形處理,使之成為更適合機器做判斷的圖像,最後傳輸給終端檢測儀器。

無人駕駛就是計算機視覺的典型體現。“無人駕駛將使整個業內的生態發生很大改變,”尚海龍說:“將來技術發展成熟,完全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是可以實現的,車輛會自動帶你去目的地,人可以完全不管。車不再是財力的象徵,而是共享出行的交通工具,回歸到它原本的使用價值。車輛數量會減少,所需要的車道也會減少,土地面積被釋放出來,住宅裡也不再需要車庫,這樣又釋放了大量的空間,一連串的社會形態會發生變化,智慧城市將從智慧交通這點體現出來,各方面效率加強,損耗減少。”

商湯科技: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

商湯科技(Sense Time)香港總裁尚海龍

商湯科技(SenseTime)是香港本土走出來的人工智能領域獨角獸企業。“商湯”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名字一直引發人們的好奇,對此,尚海龍解釋說,“當時取這個名字,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我們要取一個和中華民族相關的名字;第二、要取和人類文明相聯繫的名字;第三、人工智能要和智慧有關聯。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人類文明的誕生,從口口相傳到書寫記錄,使文明得以延續。文字最早在我國出現的形式是甲骨文,最開始我們確實想叫‘甲骨文’公司,但這個名字被使用了。後來我們就想新的名字,甲骨文出現的時代,中華文明出現的時代,是商代,商代第一個君主叫商湯,我們就想,不如就叫商湯。就這樣,定下了這個名字。”

商湯科技創立於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湯曉鷗教授帶領團隊創立。商湯在圖像處理、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擴增實境、深度神經網絡方面處於世界前沿位置,業務範圍涵蓋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汽車、教育等行業。2018年5月,商湯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自2014年成立以來,商湯的累計融資金額已經超過了1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裡巴巴、淡馬錫、蘇寧、鼎輝、老虎基金等知名公司,整個公司估值高達45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過去三年,商湯每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到400%,2017年實現全面盈利,總營收在億級以上。可以說,這家年輕的科技公司正迅速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的領軍者。

尚海龍介紹說,自成立以來,商湯在兩方面做足了功夫,一方面是儲備人才,另一方面是搭建平台。在創立之初,商湯便堅持人才儲備戰略,儲備了大量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目前商湯擁有800多名技術研發人員,150多名畢業于麻省理工、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基本囊括了AI領域人才的主要群體。2017年,商湯在CVPR(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和ICCV(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兩大全球頂級視覺學術會議合計發布43篇論文,位居亞洲第一。

目前,商湯正在培養自己的人才梯隊,自2017年起,正式設立了“商湯獎學金”,旨在發掘、鼓勵和培養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具潛質的高年級本科生,通過導師帶隊的方式,培養自己的人才庫,打造真正可持續的造血機制。

至於為什麼要堅持搭建平,尚海龍解釋說,“這從我們的slogan就可以看出來,‘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可以說,原創精神貫穿了商湯整個的經營策略。2011年,業內普遍認為第三輪人工智能浪潮來臨,穀歌、facebook等公司都開始了搭建平之路,那時商湯的創始人湯曉鷗教授及其團隊和這些頂級科技公司一起,站在了搭建平台的起跑線上,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靠一點一點艱難探索、積累,奠定了商湯的AI算法平台。“那時候完全沒有選擇,沒有任何一個平台可以拿來用,如果有的話,大家也就懶了。但正是因為那時的積累,打牢了地基,等到2016年AlphaGo出來教育人類,宣告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商湯已經完成了平台積累。” 在平台研究基礎上,商湯開發了安防、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等多個行業應用,同時以教育、新零售、機場、金融、樓宇、運營商市場作為其衝刺進軍行業,不斷推動AI在不同行業落地。

談到商湯未來的發展方向,尚海龍說:“現在我們的路徑很清晰,就像國家賦予我們的這塊牌子一樣,我們將專注於做新一代人工智能視覺開放平台,把視覺技術的標準定義好、方向引領好,同時我們要提出屬中國的一個方案,把它做好。”尚海龍提到的“這塊牌子”是指今年9月20日,國家科技部宣布,依託商湯科技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商湯成為繼阿裡雲、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之後的第五大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

迎頭趕上,香港積極建立創科中心

商湯從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起步,目前已經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杭州、日本京都、東京和新加坡設立分部。對於商湯的布局戰略,尚海龍形容是“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他說:“商湯確實是從香港起步的一家公司,但現在香港的研發基地功能已經被分散了。在全國幾個主要城市,商湯都有一半的人在做研發。比如,我們北京的子公司在清華大學附近,大量吸引清華北大北航北理工的名校人才;上海在徐匯,上海交大總部附近,也是為了吸引人才。每個地方的研發能力都是具備的,但是又有些分工上的不同。香港,比較形象地說,是個造腦的基地,‘腦中心’,所有核心的研發、框架平台的研發、基礎性研究,乃至基礎之基礎的研究,都放在了香港。商湯和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合作的實驗室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實驗室,集中了二十多年的研發經驗。北京的研發基地,你可以叫它‘雲中心’,因為有比較強的軟件開發能力,可以把商湯的各種服務擺在雲端。深圳的基地,偏向工程,這也是利用了大灣區製造業的優勢和供應鏈的優勢。從這個角度,我們叫它‘端中心’。每一個子公司都不是為了設立而設立,而是往往先有了一個需求基礎,再去設立一個子公司,根據各個地方的資源稟賦來推動綜合發展。”

眾所周知,香港面積狹窄、人口眾多,以金融業、服務業見長,卻孕育出了商湯科技、大疆無人機這樣的科技型獨角獸企業,引領了全國科技創新的風潮。這是機緣巧合還是早有先兆?尚海龍認為是後者。“香港在發展創科方面其實是很有優勢的,只不過這些優勢被‘亞洲金融中心’的光芒蓋住了。香港有八大院校,其中有四所是全球百強院校,每年在Science, Natural上發文章的數量相當豐富。政府對高校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除了為研究人員提供高福利待遇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港府還有明確政策,在高校從事科學研究的教授如果能找到願意sponsor他的機構,資助額超過所需研究經費的50%,那麼該教授的研究成果是可以屬資助他的這個機構的。這個簡單的、不顯山不露水的政策,大大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使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能夠有效轉化為實際應用。香港政府是一個小型政府,它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服務者’的角色,這恰好釋放了一個動能,給了大學、機構、教授一個自主權,讓他們可以自由地去做研究。”

目前,香港正在積極建設創科中心,2018年政府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投入200億港元支持創科,“這個數目可能還不如清華大學加北京大學兩所高校拿到的國家資助經費高,但這樣的態度就值得打90分了,因為這代表港府已經意識到,建立創科中心是有一定作為的。除了資金,港府還加大對河套地區的關注,直接反映了對建立創科中心的土地需求有了規劃。你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發展,這個就很了不起。有人做過統計,特首今年參加了50多場科技活動,30多場青年活動,這說明青年和創科是她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香港關注創科,找到自己的出路,這是必由之路。當然你會遺憾,這一天沒有早點來到,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現在總歸提出了這個想法,大家都覺得很欣慰,要繼續大力向前發展。”

對於現在大家關注的大灣區建設,將大灣區打造成類似美國矽谷那樣的科技中心,尚海龍對此持積極態度,他說:“我相信這個計劃可以很好地執行下去。因為大灣區現在的自然資源稟賦、它所具備的基礎,其實是超過了任何一個‘矽谷’的。我們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來形容,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首的大灣區四大城市,擁有一國兩制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重量級城市、五級政府的支持、彙聚六千萬人口,加上製造業的完整配套、背靠內地的龐大市場,整個大灣區就是一個極好的資源。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大灣區建設,都說明我們找到了自己落地的場景,找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聯合肯定比孤立要高明,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各自的晉合,雖然避免不了競爭,但我們可以做到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再競爭,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結語

在訪問的最後,我們獲贈了由商湯科技湯曉鷗教授主編的一本書《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

——“商湯還出書嗎?”

——“是啊,我們想把人工智能做一個更大範圍的普及,並不是說研究人員知道人工智能是怎麼一回事就夠了,我們希望更多的人接觸人工智能,知道人工智能是什麼。作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我們覺得有義務向大眾傳播這方面的知識。書裡的內容全部來自商湯一線研究人員,所有內容100%原創。”

——“為什麼是高中版?”

——(尚海龍微笑)“我們照顧了讀者的需要,盡可能寫得通俗易懂一點,但這裡面有很多高數和物理的東西,還是有很多讀者反映看不懂。”

——“那買這本書的人多嗎?”

——“出乎意料。剛在淘寶、京東等線上平台銷售,就佔據了書籍類排行榜前幾名,出版短短幾個月,就連續印刷了5次,這也反映了大家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注,對科技行業的關注。”

蝴蝶翅膀扇起的一陣微風有可能引發大洋彼岸的一場風暴,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前人付出的努力,積累的成果終於在今天醞釀成一場科技風暴,讓我們持續關注這場風暴,關注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期待它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記者:張衡

編輯:李倩妍

校對:莫潔瑩 趙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