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年香港高峰論壇 縱論新一輪開放
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分享會
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 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暨共建‘一帶一路’(香港)高峰論壇”的晚宴分享會上,論壇組委會主席、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首先代表主辦方致辭。他回憶了40年前“最大的奢望就是吃一頓好飯”的年代,今昔對比,感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代表主辦方致辭
那麼,“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楊勇認為,正是從5年前“一帶一路”偉大構想提出之後開始的。在那之後的開放,是“全面開放”,與從前相比,開放的重點從“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遇到了很多挑戰,而香港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隨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鏡報總編輯盛一平、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圍繞“一帶一路”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到,美方意圖以貿易戰為武器阻止中國發展的步伐
針對如今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中美貿易戰”,陳文玲認為,貿易戰只是一個序曲,特朗普團隊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以貿易戰為武器,是想要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40年前、甚至10年前,美國並不會把中國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但現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導致了戰略轉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正是中國這些年改革開放的成功。
陳文玲提醒道,從貿易到金融、到製造業、再到高科技產業,美國未來將會對中國做全面的圍堵,這是一場持久戰,本質上是兩個長跑者耐力與體力的比拼,“時間在中國這邊”。
鏡報總編輯盛一平談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
盛一平談到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股市大幅下跌,從今年6月15日至今,恒生指數跌幅超過20%;二是利率上升,近期幾大銀行同時調高了貸款最優惠利率,雖然漲幅並不大,但這意味著持續12年的港元超低息時代畫上了句號;三是香港的樓市從今年8月開始出現逆轉,雖然降幅也不大,但結束了香港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持續上漲。
盛一平還提到,香港是美國在全球範圍內貿易順差最大的經濟體。據美國自己的統計,去年美國對港出口的貿易順差(包括服務業)高達347億美元,有1300家美國公司把地區總部或辦事處設在香港,從這個角度來看,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應該並不大。但香港畢竟地方太小,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在“航運中心”、“金融中心”這些光環逐漸褪去後,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盛一平認為,香港的應對之道主要有兩條,一是要端正意識、放下身段、自覺、主動、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二是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尤其是ABC(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
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圍繞金融創新提出建議
顏安生則圍繞金融創新,從制度、產品、市場三個方面提出建議:金融制度方面,要與時俱進,緊跟“一帶一路”的步伐;金融產品方面,應在人民幣產品上做更多創新;金融市場方面,除了前幾年大力開拓的伊斯蘭金融市場,還應將觸角延伸到俄羅斯、南亞、東歐、非洲等市場。
在顏安生看來,“一帶一路”是香港的一次巨大機遇,如果能夠順勢而為、抓住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潛力前景無限。
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談如何把“一帶一路”放到業務規劃中去
鄭威從自身在香港銀行業的經驗出發,提到“5年前‘一帶一路’倡議剛提出時,不少香港金融界人士對此還是有所保留的,但如今大家幾乎都會把‘一帶一路’放到業務規劃中去。”他提醒道,香港只做“超級聯繫人”是不夠的,應該在資源配置上發揮自身多元化的優勢,把各方面的資源調動利用起來。
鄭威以集友銀行的“北上南進”戰略為例,認為“一帶一路”給香港金融業注入了無限生機。
出席晚宴的,除政商各界名流外,還有多家香港期刊機構的負責人。
記者:羅影
編輯:莫潔瑩、李倩妍
攝影: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