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福,建設力量立法會補選再下一城

11月25日,香港立法會補選,建設力量共同支持的陳凱欣以106,457票在五名候選人中成功突圍,高票當選,建設力量於立法會補選中再下一城。至此,立法會直選議席建設力量達至18席,繼續維持多數地位,並奠定了分組點票的優勢。

建設力量再次在單議席的對決下大獲全勝,得益於香港持續向好的發展大勢。去年“七一”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為香港發展指明了方向。隨後,中共十九大報告再次指明要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發展應聲按下快進鍵: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中央有關部門先後出台了包括居住證制度在內的一系列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最近,習近平主席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明確表示,“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港澳同胞大有可為,也必將帶來香港、澳門發展新的輝煌”,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愈加清晰地展現在香港市民眼前,極大地振奮了士氣、凝聚了人心。


此外,陳凱欣的勝選再次彰顯:建設力量團結一致則所向披靡。從陳凱欣報名參選那一刻起,到投票截止前最後一刻,不論是前政府官員、各政團的重量級人馬,還是希望將香港建設好的熱心市民,香港的建設力量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毫不松懈地給她提供堅強的後盾與支持。與之相反,在此次補選中反對派陣營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陋嘴臉暴露無遺。工黨成員劉小麗參選提名被宣告無效後,搶先表明推薦反對派老將、工黨李卓人作為Plan B人選。但同為反對派元老的民協馮檢基隨即公開反擊,表示對此並不贊同,強調“用欽點方式去推舉某人,是一錯再錯的決定”。他其後更在Facebook嘲諷說,反對派此舉是“大佬文化贏初選文化”。反對派內部的互相攻訐,令他們假民主、真私利的面目不攻自破。他們標榜為香港“民主公義”的化身,實際卻是阻礙香港發展的破壞力量。建設力量與破壞力量兩相對照,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此次九龍西選舉結果清楚地反映出一個信息:如今,香港的民意思穩定、思發展、思變革。建設力量的集結迸發出振奮人心的正能量,引起廣大市民的強烈共鳴,務實理性的議員才是民心所向。例如,李卓人敗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公然勾結外國勢力、反中亂港,還非常不明智地接受宣揚“港獨”的本土自決派幫他“站台”。要知道,“港獨”完全背離民心,已是立法會選舉的最大“毒藥”,市民早已厭倦跳樑小醜式的政治表演,不願看到香港再捲入無謂的政治爭拗,更厭惡痛恨不顧香港未來、裏通外國、挾洋自重、阻礙香港發展的政治投機者。而陳凱欣以清新形象參選,工作落力、敢於擔當,過去近20年的工作經歷足以證明她“有建設、不破壞;有務實、不空談”,是為香港前進而努力。其政治主張從讓小朋友讀書可以輕鬆些到為劏房戶爭取津貼,無不體現其“令市民生活變得更好”的初心及實幹“貼地”的風格,很多她曾幫助過的青年、傷殘人士、在職媽媽和少數族裔等自發為她“站台”。

立法會補選經此一役,建設力量再添一席,與反對力量的總議席比達到44:25。雖還未達到基本法所規定通過重大議案三分之二門檻的47席,但在關鍵的分組點票中的地區直選界別,建設力量與反對力量之比為18:16,繼續保持並鞏固了超過半數的優勢。這意味著,此後,不論政府議案還是議員議案,在表決時建設力量都擁有最終的決定權。這是自回歸後,建設力量首次真正全面主導立法會,並封死了反對力量於本屆立法會“翻身”的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由建設力量所主導的立法會,必將為香港的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方面,香港的行政立法關係將更加理性順暢。立法會是促進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造福香港市民的重要政權力量。在建設力量所主導的立法會,有利香港建設的議案在得到充分有效的討論後,將更多地付諸實踐,推動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步伐。另一方面,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將更加通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再次騰飛的必由之路,立法會是弘揚愛國愛港精神,促進香港共擔歷史責任、共享發展榮光的重要政權力量,建設力量所主導的立法會將會更好地承擔起這份歷史責任,為廣大香港同胞爭取到更多改革紅利和政策便利,從而為香港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