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嚴防香港成為金融戰戰場

當前,中美貿易衝突愈演愈烈,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戰略已圖窮匕見,其進一步擴大衝突、升級矛盾的動作持續不斷。目前來看,美方除了發動貿易戰、限制技術轉讓、拉攏其盟國圍堵及邊緣化中國等手段外,不排除其可能在香港發動金融戰,以破壞香港的金融體系和繁榮穩定的根基,進而擾亂香港、擾亂中國的發展。對此,香港各界應高度警惕、嚴加防範。

提高警惕嚴防香港成為金融戰戰場

以經常帳戶盈餘佔GDP的比重計,香港在全球各經濟體中排第11位,屬於非常健康的水平。圖為新版港幣鈔票即將在香港發行


美陷危機時 中國曾搭救

歷來重大的國際金融危機,香港很少能不受影響。原因之一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大量的中外資金融機構駐紮,國際資本的流動必然會牽涉到香港。其次是香港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沒有資本管制,資金進出自由,資本存量可以在短時間內大起大落,進而造成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眾所周知,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以索羅斯等為首的國際金融大鱷曾經狙擊港元和港股,並一度造成港股暴跌、金融市場混亂,但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下,果斷入市,擊退了國際炒家。2008年金融海嘯時,「雷曼迷你債事件」殃及不少香港投資者,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狙擊港元和港股的情況。彼時,中國的主權基金還一度出手救助陷入危機的美資大行。

上述兩次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美關係遠好於當前。然而現在,美國大概早已忘了中國曾於2008年其金融機構最困難的時候緊急施援;相反,目前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對手,企圖在政治、經濟、技術、軍事上全面遏制中國。可以想像,如果此時美國調動資源來狙擊香港,其力度和影響必然會超出1997-1998年。因此,香港特區政府、香港金融監管當局都應當居安思危,提前分析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前部署應對方案和措施,一旦香港受到國際資本狙擊,能夠迅速做出有效反擊,捍衛香港金融安全和經濟的正常運行,維護全體港人的切身利益。


香港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首先,香港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重要實踐地,回歸以來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民生發展,對於推進「一國兩制」事業有重要的示範作用。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不僅關乎港人的福祉,也是以「一國兩制」模式落實祖國統一大業的關鍵。其次,香港長期以來是連接內地和外部世界的橋樑;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統計,2017年經過香港轉口銷往其他目的地的中國貨物總值達2.2萬億港元,其中有2,775億港元轉口往美國,佔所有來自中國轉口貨值的12.5%;而經過香港轉口銷往其他目的地的美國貨物總值則為1,157億港元,其中有732億港元轉口往中國,佔所有來自美國轉口貨值的63.2%。第三,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即「紐倫港」)之一,IPO集資額多年來穩居全球前三名。根據畢馬威(KPMG)2018年9月20日的報告,2018年全年香港IPO集資總額預計超過3,000億港元,有望成為2018年全球最大的IPO集資中心。第四,香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根據香港金管局的統計數字,2018年7月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6,076億。業內人士估計,香港人民幣存款約佔所有離岸人民幣存款總和的一半。此外,香港還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離岸人民幣產品開發中心、離岸人民幣財資產品交易中心以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可見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成敗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戰略目標可謂息息相關。最後,香港還是眾多的國際機構和中資機構的區域性總部所在地,這些區域性總部通過自身的正常業務活動,將香港、內地和國際市場有機聯動,間接促進了香港、內地和相關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

提高警惕嚴防香港成為金融戰戰場

在當前形勢下,不排除美國在香港發動金融戰的可能性,香港各界應高度警惕、嚴加防範。圖為香港中環


外部勢力在港發動金融戰的可能方式分析

一旦香港金融受到狙擊,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導致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方若成功狙擊香港金融市場,或將導致股、匯、房、債當中一項或者多項崩盤,並將掏空特區政府的外儲及動搖特區政府財政根基,甚至還可能試圖在中央政府不得已進行干預時藉機削弱中央政府的財力,動搖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目前全球的對沖基金中大約六成總部設在美國,大約不到兩成設在歐洲,其餘的主要在亞太地區。這些對沖基金是國際流動資本主要掌控者,其中大型對沖基金所管理的資產一般超過1,000億美元。由於全球資本高度集中在美國,而美國的對沖基金又高度集中在東北部的康州,若他們中有幾個大型基金聯手狙擊,其威力任何國家或地區政府都不可小視。另外,原本中立的國際遊資,一旦看到某種趨勢,也很有可能加入戰鬥,以圖從中分一杯羹。因此,捲入戰鬥的資金量可能遠遠超出最初發動金融戰的對沖基金(或是經對方政府授意而參與的機構)的實力。

如同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一樣,金融戰一旦爆發,應該也相當「立體」。具體而言,狙擊方的目標一般主要放在匯率(聯匯制)、股市、債市、樓市、離岸人民幣市場等多個市場,一旦發動攻擊,會同時在不同的市場進行,企圖讓防守方首尾不相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不同的市場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繫,例如在發達國家,匯率走軟往往會伴隨著股市走強,但是在新興市場則有時會因匯率走軟而引發資本外流,進而股市暴跌,形成「股匯雙殺」。實際操作時,狙擊方可能會結合需要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變化出不同的打法。香港經濟發展程度而言不遜於發達國家,經濟監管體制也比較成熟,但是在發生危機的時候,其金融市場的表現更接近於新興市場。

例如,對於港元匯率的狙擊可能的方式是:1.炒家在市場上借入大額港元,並在即期市場上賣出,以圖壓低即期市場價格;2.炒家在遠期市場上大量賣出港元,買入美元,使港幣在遠期市場走跌,形成港幣貶值預期,進而影響市場人士對港元的信心,使他們看淡港元並大舉拋售港元。

做空股市的方法和做空港元的方法相類似,一方面可以借入股票,並且在即期市場上拋售,以推低相關股票價格。另一方面,做空股指期貨,使股指期貨下跌,在市場上形成熊市預期,影響市場信心,從而使市場上其他參與者因恐慌而加入拋售的大潮,形成惡性循環。下跌趨勢一旦形成,股市通常會產生一種「自我加強」的反饋,即股價越是下跌,市場人士就越恐慌,越多人拋售;越多人拋售,股價就越是下跌。若空方的目的是盈利,則等股價跌到空方理想的價位,空方會悄悄平倉,獲利離場。如果狙擊者的目的是擾亂市場,則未必會選擇離場,而是繼續賣空打壓,以圖形成股災。目前香港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為10倍左右,為歷史估值水平的中下端的水平。

做空債市的辦法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一是借入債券在市場上拋售,以拖低價格。其二是通過衍生工具來做空,最常用的衍生工具是CDS (Credit Default Swap)。不過香港的債市並不算發達,債券交易量不太大,CDS市場也不是很活躍,因此影響力相對於匯市和股市來說相對比較小。這可能意味著做空者不容易借到債券、或者不容易找到CDS的交易對手。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很小的賣盤就能夠嚴重影響價格,達到沽空的目的。

和股市、匯市、債市不同,樓市要直接做空比較困難。另外,房地產的交易費用比較高,也使其頻繁交易變得不太現實。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一旦有金融危機,樓市卻可能是最為脆弱的一環。特區政府統計數字表明,到2018年6月底,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約為七成四,遠遠高於過去20年約四成五的平均值。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香港樓價居於全球最難負擔的首位。未來一到兩年美息將繼續攀升,而由於聯匯制,香港利率水平將亦步亦趨,使香港供樓負擔進一步加大。一旦金融市場有風吹草動,必然波及樓市。原因不難理解,如果港元匯率受到攻擊導致信心不足,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套現離場,並換成美元資產;另外,由於狙擊和反狙擊的對壘,有可能使市場短期流動性不足(1998年就發生過這種情況),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飆升。由於香港的按揭利率很多是用Hibor來標價,如果沒有Prime定價作為Cap Rate,Hibor飆升將直接影響市民供樓負擔。

至於離岸人民幣市場,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離岸人民幣匯率(CNH匯率),第二是點心債市場。做空CNH的手段,和做空港元的手段基本相同,通常是即期和遠期合約為主,只是流動性有差別。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除了可交割的遠期合約,離岸人民幣還有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合約(NDF),其結算方式是將買進和賣出時候匯率的差價部分用美元結算,並不涉及人民幣頭寸。做空點心債的手段,主要是借入點心債並在即期市場拋售。而點心債CDS市場很少交易,因此作為主要的沽空手段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港各界應團結一致提前部署

2017年特區政府的經常帳下盈餘為1,118億港元,相當於同年香港GDP的4.2%。以經常帳戶盈餘佔GDP的比重計,香港在全球各經濟體中排第11位,屬於非常健康的水平。另外,特區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加上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約1.8萬億港元。同時,香港有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和成熟的經濟體系。這些都是特區政府保持香港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條件。當然,香港畢竟經濟體量較小,一旦受到外界的衝擊,中央政府的強有力支持是關鍵。毫無疑問,中央政府一直是特區政府的強有力後盾。若沒有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並對國際炒家形成的震懾作用,特區政府在19971998年期間和國際炒家交手可能更艱難和慘烈。

一旦受到美方或其「代言人」發動金融狙擊,特區政府和香港金融監管部門將可能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做出決定。因此,有關方面的研究宜提前進行,相應的措施宜提前部署。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特區政府戰勝國際炒家一役,為市民立了一功,期間鍛煉了特區政府的應變能力,金管局等機構也湧現出一批金融專才。參考國際市場的其他經驗,研究當時捍衛港元過程中的得失,在目前看來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下,以市場交易捍衛金融體系,並以短期監管手段打擊惡意狙擊方,這兩者可以靈活結合。例如,在必要時出台限制、甚至禁止沽空(美國在2008年也曾經短暫禁止在股市做空)、調整貼現率以增加做空的成本、做好穩定樓市的應急方案、和中央政府有關機構提前商討緊急情況下的流動性安排等等,具體的措施,可由相關部門研究細節。

美國如果真要對香港發動金融戰,相信其程度將會比上世紀90年代那次更加猛烈。只要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一致,提前部署,應可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再打一場勝仗,捍衛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確保香港的繁榮發展,保護廣大港人的財富不被掠奪、生活不受影響。

作者係香港新青會主席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