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在港開幕

由集雅齋舉辦的“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於昨日(11月7日)在香港皇后大道中遠大廈圓滿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陳履生先生,著名書法家杜忠誥博士、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代理處長高銘村先生,恒達集團名譽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博物館名譽館長鄧語予立先生,香港書畫院院長楊力民先生,陝西省政協常委、陝西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鄧海東先生,香港陝西聯誼會副會長李宏先生以及香港篆刻學會會長王泉勝先生等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在港開幕

陳履生先生作開幕致辭


此次展覽以聯展方式展出江兆申、吳平、周澄及杜忠誥四位大師的藝術作品,呈現當代台灣藝術文化的內涵,旨在推動两岸文化文流,共創藝術文化之盛宴。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陳履生致辭時表示,自1949年後一大批具有傳統文化深厚功底的書畫家到了台灣,讓中國的傳統水墨畫在台灣生根發芽,也確定了中國水墨畫在台灣的歷史地位。今天的台灣水墨畫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上,同當代藝術家們的個性創作融合在一起,呈現出新的生機。


陳履生強調,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獨有的審美魅力,正成為屹立於東方的一種特別的藝術,因此,這種藝術形式傳承發展以來,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而沒有中斷,使今天的傳承更具有特別的價值。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忘卻了傳統的方式,但傳統之美正是現代方式難以替代的。這次書畫展的大師們用傳統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把中華傳統文化注入到當代社會中,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陳履生感謝集雅齋和其創辦人之一鄧予立這二十多年來在兩岸三地舉辦數百場展覽,為兩岸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


台灣著名書法家杜忠誥博士表示,自己是“誤打誤撞”進入書法這塊天地,後來也受到來自大陸的書畫家的教導。他認為大陸書畫家為台灣水墨藝術的發展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并認為兩岸藝術交流傳承是今天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在港開幕

杜忠誥在現場揮毫創作。


“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在港開幕

陳履生先生與杜忠誥博士在現場留下墨寶。


書畫家簡介:


江兆申 (1925-1996)

江兆申先生身受傳統書畫詩文薰陶,曾被溥心畬先生錄為詩文弟子,更被溥先生讚譽:“觀君文藻翰墨,求之今世,真如星鳳”。1965年於台北中山堂舉行第一次個展,驚豔藝壇,並獲葉公超、陳雪屏舉薦進入台灣故宮博物院。1978年升任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同年獲韓國慶熙大學頒贈榮譽文學博士。江兆申先生被藝術界稱頌為“天上的文曲星”、“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兼善詩、書、畫、印。

吳平
吳平先生幼承家學,隨父親習字作畫,書法植基於唐楷,上溯周秦篆籀,筆勢結構成自家風格。更能廣收碑帖,從書史入以知其淵源,從碑帖中學以得其堂奧。書法上,精通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以行草書最具特色,師承王鐸。吳先生長期習畫以花鳥為主,虛心求教,融合傳承,悉心體驗觀察,首以花青入畫蔚為獨特畫風,畫作呈現一種簡練而險峻的奇氣。

周澄
周澄先生自幼就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五歲起隨父親學書,從小至今,勤練不懈,不論篆隸楷行,皆有深厚功力。山水畫受林玉山教授寫生觀念影響,從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中去實踐,故作品筆墨出神而意境深邃。

杜忠誥
杜忠誥先生年少時遍訪全台各地的書法名師,奠定各體皆善的扎實功力與深厚的古典文化基礎,被譽為書壇宗師,在臺灣書法界舉足輕重,其書藝自創一格,融入儒、釋、道、諸子各家的精髓,深得國內外藝術名家的讚賞。杜忠誥先生歷任中華書道學會首任理事長、國風書畫學會理事長、歷史博物館美術審議及文物鑒定委員、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審查委員、台師大國文研究所專任暨美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等。


“台灣當代藝術名家聯展”在港開幕

現場展示的畫作



記者:莫潔瑩、周琦

攝影: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