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用好“一國兩制”最大優勢和改革開放最大舞台 開創新時代香港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王志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闡明了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現實路徑和科學方法,發出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政治宣言,給人以信仰的力量、方向的指引、前行的感召和勝利的信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繼去年11月12日在北京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作出重要講話後,又在此次講話中三度專門提及港澳,為我們全面認識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作用,準確把握“一國兩制”與改革開放兩大國策的內在關係,按照“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的要求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用好“一國兩制”最大優勢和改革開放最大舞台 開創新時代香港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圖:中新社)

一、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偉大歷程中地位獨特、貢獻重大,與祖國內地合力鑄就了同發展共繁榮的歷史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就指出,“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並以“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對香港在改革開放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作了精闢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又再次高度肯定港澳同胞為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努力和重大貢獻,並特別致以誠摯問候。

從改革開放初期許許多多香港商界人士率先赴內地投資興業,創下包括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條合資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級合資飯店、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等多個“全國第一”,到一大批香港專業人士“手把手、傳幫帶”,幫助內地增進對市場經濟知識、信息和國際規則的了解;從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同志率先向中央提出在鄰近港澳的地區搞貿易合作區,推動廣東特別是毗鄰香港的深圳經濟特區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對世界打開的第一扇窗,到如今香港持續發揮獨特優勢助力國家“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戰略深入推進,擔負內地最大外資來源地、最大境外融資平台、對外投資首要目的地和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等重要角色,都生動表明香港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吸引外來投資、提高管理水平、融入世界體系等一系列關鍵環節上,為改革開放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強勁動力,都深刻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40年來,港澳同胞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的作用是開創性的、持續性的,也是深層次的、多領域的”“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港澳同胞同內地人民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這讓每一位經歷了這段光輝歲月的香港同胞都深感驕傲和自豪,也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對香港同胞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從來沒有忘記。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用好“一國兩制”最大優勢和改革開放最大舞台 開創新時代香港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8年12月10日,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在香港會展中心共同舉辦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研討會。圖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在研討會上致辭(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二、“一國兩制”與改革開放兩大國策交融激蕩、交相輝映,共同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澎湃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相繼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並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時,特別強調“‘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所作出的“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的重要論斷一脈相承,深刻指明了“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組成部分與改革開放的內在關係。40年來,“一國兩制”和改革開放相伴而生、互促共進,始終統一於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始終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始終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一方面,“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孕育成型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此指引下,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並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方針,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必然要求。鄧小平同志早在中英就香港問題開始進行談判時就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在解決的十幾年過程中,香港出現不能收拾的局面,中國政府將重新考慮收回的時間和方式”,“不管如何談判,到那時我們都要收回”。這其中的堅定自信和底氣,從根本上講,是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推進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一國兩制”這個“最大優勢”也在國家改革開放這個“最大舞台”上充分展現和發揚光大。正是改革開放成就了國家持續發展的蓬勃大勢,成就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順利回歸祖國,更成就了香港在國家強有力支持下戰勝兩次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等一系列風險挑戰,進而譜寫出繁榮發展更勝往昔的精彩華章。正是“一國兩制”不僅保持了香港同胞習慣的資本主義制度、生活方式、法治環境不變,更激發了香港與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新活力,使國家得以在改革開放中進一步發揮香港所長、匯聚香港力量。不僅如此,香港回歸祖國這個“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還極大鼓舞和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匯聚起將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實踐昭示我們,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的思想邏輯、歷史邏輯、發展邏輯是一致的,共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不變初心,共同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偉力,也必將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上繼續同頻共振、相得益彰,激蕩起香港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的澎湃動力。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用好“一國兩制”最大優勢和改革開放最大舞台 開創新時代香港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8年10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在金紫荊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圖:新華社)

三、新時代召喚香港同胞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向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發出了積極參與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集結號”與“動員令”。

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並殷切希望香港各界“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要關心國家發展全局,維護國家政治體制,積極參與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新時代新征程,有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宏大的戰略布局和頂層設計。可以預見,隨著改革開放這一“最大舞台”的不斷延伸,香港獨特作用和優勢的“用武之地”將更為開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將愈發彰顯,香港必然能夠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其中,作為中央從戰略全局高度推動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的大手筆,“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為香港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提供了戰略支撐,更為廣大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群體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個人夢想提供了現實路徑。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與香港這個改革開放的“窗口”在新時代更高層次上的“無縫對接”,對於改革開放再出發具有標誌性意義。

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的要求,著力推動解決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不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法規制度束縛,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要素資源便捷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好香港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等先發優勢和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的特殊地位,全面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讓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的改革開放嶄新氣象在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內生動展現出來。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前行,香港發展的戰略縱深、市場人口、產業空間、創新能力必將得到極大拓展,大灣區完整的現代產業鏈必將有力地推動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形成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創科中心並駕齊驅的宏大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並特別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從去年初的博鰲亞洲論壇到11月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再到此次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重大場合中的重要講話體現的都是信仰、信念、信心,號召的也都是信仰、信念、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前年“七一”視察香港時以非凡氣魄向全世界作出“兩個建設好”的鄭重宣示,在人類發展史上首度提出在一國之內把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同時建設好,既為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更高的政治要求,也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強大信仰、信念、信心。在這樣一個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的新時代,我們更應堅守“兩個建設好”的信仰、信念、信心,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堅定前行、走向未來。

作為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國際都會,香港正是憑藉“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這一深耕厚植於廣大香港同胞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的精神根基,與中華民族“變革和開放”精神相互作用,成就了讓國人自豪、世人驚歎的“香江傳奇”。當前,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管治團隊堅定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勇於擔當、積極作為,進一步凝聚民生優先、經濟優先、建設優先的社會共識,燃點起廣大市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我們相信,只要廣大香港同胞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始終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牢固樹立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的信念,不斷增強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信心,就一定能繼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發揮“最大優勢”、用好“最大舞台”,在“兩個建設好”的偉大進程中推動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與內地人民一道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攜手書寫同發展共繁榮的嶄新篇章,共同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用好“一國兩制”最大優勢和改革開放最大舞台 開創新時代香港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史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