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让传统在南财一隅掷地有声美麗的珠江之濱,有一個美麗的港灣,繽紛的幻彩,縈繞著挺拔的樓群。滿天星燦,至聖至善,意想不到的迷人,她就是東方之珠――香港。香港被喻為東方明珠實在恰當不過,謂之珍珠,含義有二,一言其地域的狹小、袖珍,二言其美。香港美麗的地方有多特殊?怎樣去維持香港的青山綠水,以促進港人長壽呢?

文◎張丰、陳建萍

環境與長壽的關係

健康是指人體各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持續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並與外界環境保持動態平衡的階段。健康是由人的生理、心理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發展構成的。健康長壽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關係密切。

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影響個人健康和壽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學因素佔15%、環境因素佔17%、衛生服務因素佔8%、生活方式佔60%。流行病學已證實人類的疾病70%–90%與環境有關,人類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環境的和諧關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道指,香港雖面積不大,但綠化的生活環境、優質的醫療服務,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了極大的有利條件。CNN還特別提到,在香港到郊外遠足或去海灘暢泳觸手可及,令港人的平均壽命位列世界之首。

美麗小港 風景獨好

維多利亞港的風采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是位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東起鯉魚門,西面海界由青衣島至香港島。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其而擁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着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因素之一。維港不單表現了香港動感之都和風景優美的特色,它更是寶貴的天然資源。

自然生態保護良好

香港是個國際都市,但境內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約四分之三仍保持郊野狀態,不盲目、過度開發,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淡水、濕地、海洋和島嶼等,生態旅遊資源豐富。

郊野公園遍布全港

香港現有24個郊野公園,佔地約40000公頃,遍布全港各處。開設郊野公園旨在保護大自然,向市民提供郊野康樂和戶外教育設施。範圍包括風景宜人的山嶺、叢林、水塘和海濱地帶,使香港成為踏青、回歸自然的旅游圣地。據統計,每年前往郊野公園的遊人超過1400萬人次。

美麗的郊野公園遍布全香港,知名的有哪些呢?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石澳

石澳:石澳位於香港島南區東部,佔地達701公頃,西接大潭郊野公園,兩者以大潭道為界。公園覆蓋石澳半島和鶴咀半島,範圍北至砵甸乍山,南至鶴咀。公園中設有3條主要行山徑,連接大潭峽及砵甸乍山,可眺望赤柱、大潭、石澳及附近離島的景色。2004年11月,石澳郊野公園的龍脊被《時代雜誌(亞洲版)》選為“全亞洲最佳市區遠足點”。

西貢東郊野公園:位於香港東部的西貢半島,包括了萬宜水庫一帶、糧船灣洲、大浪灣、北潭坳、上窰及黃石碼頭一帶,面積達4477公頃,從西至東平均長約7公里,從南至北的最長處足有11公里,位列全港第四。郊野公園內的地貌和植被最為豐富多樣,風景優美,景點多不勝數,有“香港後花園”之美譽。

特別地區:香港的特別地區是指香港政府將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的地方劃出作為保育用途的地區。特別地區與郊野公園一樣,均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負責管理一切有關事務。截至2011年,香港共有22個特別地區,其中11個位於郊野公園之內,其餘11個則是獨立的特別地區。如:

糧船灣:糧船灣沿岸一帶布滿排列整齊的六角形岩柱,而位於不遠處的大浪灣海岸的火山岩海岸地貌,同樣宏偉壯觀。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果洲群島

果洲群島:果洲群島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其中北果洲的六角形岩柱尤為壯觀,有些岩柱直徑可達兩米以上。

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該園區展現了香港最完整的沉積地層,包括4億年前泥盆紀形成的砂岩和礫岩,以及有6500萬年歷史的第三紀粉砂岩。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印洲塘

印洲塘:在6000至8000年前,因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了印洲塘一帶原是河谷的陸地,形成灣灣相連,眾島環抱的內海環境。這裡著名的景點有紅石門、白沙頭、往灣洲,以及坐落於荔枝窩、具有四百年歷史的客家鄉村。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塔門

香港還有多個海岸公園,如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東平洲海岸公園、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等,這些公園也是市民盡享陽光沙灘的好去處。

此外,香港的海岸保護區位於香港島東南端。該海岸保護區總海域面積約20公頃,設立海岸保護區的目的,是為了保育海洋資源及進行科學研究,以及教育市民愛護珍貴的海洋資源。為保護區內重要生物和環境,除了獲准進行的科研活動外,一般水上及沿岸康樂活動,例如游泳、船艇活動、釣魚或採集野生動植物等,都不得在海岸保護區內進行。

香港的郊野公園、海岸公園、維多利亞港以及特別地區等構成了她獨有的自然美景,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繁華都市與自然生態完美融合在一起。

香港是如何守護生態環境的?

不過度開發,審慎處理好發展與保育的關係。由於香港地域狹小,在如何增加土地的供應與如何保存、保育更大的自然生態不受人為的損傷之間,香港人作出了艱難的選擇與平衡。

依法治理。為了維護其美麗,香港用了不少法制的方法,以確保生態環境能持續保育,不受人為的破壞,制定了如《郊野公園條例》、《海岸公園條例》等一系列法律。

盡量減少環境污染。香港曾經也有過一些小型的工廠,后來香港政府為維護其空氣、綠水,將工廠停工,故如今形成了許多名不符實的工廠大廈。政府同時努力發展公共交通,減少廢氣排放。

治理三廢意識強。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香港有《空氣污染管制條例》和《道路交通條例》等,法例對香港建築工地的環境有明確要求。從2000年開始,香港推行嚴格的車輛廢氣管制計劃。同時,政府有渠務署、環境保護署監管污水處理。

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自覺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香港是國際都市,又有着無數迷人的風景——大海之濱,有淺灘偉岸;群山疊嶺間,有草坡茂林;遠眺或俯瞰,盡顯香港山水的美麗。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人們自然會向往去海濱、去郊野公園以及那些有歷史典故的地方,呼吸人體健康所需要的最好氧氣,做帶氧運動,身體自然就會健康起來。環境好,心境好,健康自然相伴。

青山綠水 助力港人長壽

陳建萍

本刊學術顧問團成員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成藥註冊評審專家,香港學術委員會專家及香港乳癌中醫康復協會會長。


編輯:李倩妍

校對:趙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