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獻——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鄭重宣告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翻開了兩岸關係嶄新的一頁,使解決台灣問題的歷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鄧小平同志說,1979年元旦是個不平凡的日子,我們把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值此《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之際,特以此文紀念。

北京 楊親華

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獻——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資料圖)

體現時代新特點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神聖使命。40年前,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國家內外形勢發生了一系列歷史性的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隨著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至此,世界上所有大國和大多數國家普遍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中美正式建交是一件歷史性大事,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有助於兩岸中國人排除外部障礙自己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自己國家的統一問題,為中國人民完成祖國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面對國際國內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高瞻遠矚,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關於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作出了採取更為積極、更加務實步驟的重大決策。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領導人決定在1979年元旦,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名義發表一篇《告台灣同胞書》,表明和平統一祖國的意願和政策。

1978年12月24日,文告稿印發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12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告台灣同胞書》。在通過這一文件之前,葉劍英委員長作了重要講話。他說:“為了適應當前形勢,多做工作,以促進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央考慮,在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的時候,由我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一個告台灣同胞書,是非常必要的。告台灣同胞書的稿子,曾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過,並且徵求過一些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常務委員的意見,作了必要的修改。”會議以大家熱烈鼓掌的形式一致通過了這個文件。

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獻——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10月27日,第四屆“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少年徵文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圓滿落幕。活動吸引兩岸逾20萬名學子參與(圖:新華社)

冠名有深意

發表於40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

歷史上,大陸冠以《告台灣同胞書》之名發表對台工作政策的文告,已不是第一次。早在1958年10月間,毛澤東就曾經起草過3篇《告台灣同胞書》。這3篇對台政策文告全都冠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而1979年1月1日發表的這篇《告台灣同胞書》,可以說在大陸對台工作歷史上、在兩岸關係發展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特殊性。它的起草及發表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親自提議、審閱,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開會討論,同時廣泛徵求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意見,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表決通過。

這篇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的文告,其冠名寓意是深刻而值得品味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現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只能由兩岸中國人自己獨立採取合適的方式來解決,別國無權干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這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體現我國最廣泛人民意志的民意機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政策文告,無疑具有權威性、法律性且具有最堅實的民意基礎。

“告台灣同胞書”,它表明大陸對台方針政策具有傳承性、連續性。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提出的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對台大政方針,是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考一致的,可以說,這是在新歷史條件下對毛澤東、周恩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對台新方針開創兩岸關係新局面

《告台灣同胞書》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方針政策的重要宣示。《告台灣同胞書》明確表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首次提出,在解決統一問題時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害。

首次表示,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

首次倡議,通過兩岸商談結束台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撤除阻隔兩岸同胞交往的藩籬,推動兩岸同胞自由往來,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實現兩岸“三通”。

《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標誌著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40年來,儘管兩岸關係風雲變幻,但總的來說,兩岸關係是大大向前發展了,祖國統一進程向前推進了。

40年來,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決定著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格局。

40年來,大陸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推動兩岸交流、交往和經濟文化合作。兩岸同胞的隔絕狀態已被打破,兩岸人員往來已達相當規模,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始終保持發展勢頭,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已經實現。

40年來,中國外交不斷取得重大發展,國際地位舉足輕重,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更為鞏固,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以任何形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的圖謀都是根本不可能得逞的。

40年來,大陸努力推進兩岸接觸談判,台灣當局頑固堅持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政策徹底打破,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聯繫溝通累積了重要成果,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樹立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40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堅決反對形形色色分裂祖國的活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台海地區局勢穩定。

40年來,我們按照“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回歸後的香港、澳門,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獻——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11月13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舉行(圖:新華社)

《告台灣同胞書》對今天的昭示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今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兩岸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台工作進入新的時代。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昭示我們: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共同政治基礎。《告台灣同胞書》指出,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是兩岸雙方共同的立場和合作的基礎。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了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與前提,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了兩岸關係大局穩定並沿著正確方向邁進。

打破兩岸隔絕狀態,密切同胞交流交往。《告台灣同胞書》呼籲,早日結束兩岸同胞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的局面,實現自由往來。兩岸同胞交往不斷擴大深入,增進了相互了解,融洽了彼此感情,增強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實現兩岸直接“三通”,促進經濟文化合作。《告台灣同胞書》指出,台灣和大陸本是一個整體,希望儘快實現通郵通航通商,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合作。40年來,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穩步推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認同,凝聚著共謀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

推動兩岸協商談判,促進溝通機制安排。《告台灣同胞書》倡議,通過商談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為雙方交往接觸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安全環境。40年來,兩岸、兩會平等協商,解決了兩岸關係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簽署了多項關係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協議,並為兩岸雙方溝通聯繫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共創兩岸美好未來。《告台灣同胞書》期望,儘早結束分裂局面,把兩岸同胞的力量合在一起,共同發展建國大業。文告表示,偉大祖國的美好前途,既屬於我們(大陸同胞),也屬於你們(台灣同胞)……我們早一天完成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創造我國空前未有的光輝燦爛的歷史,而與各先進強國並駕齊驅,共謀世界的和平、繁榮和進步。並強調,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一光榮目標共同奮鬥!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篇章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獻——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

(作者係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港澳局原副局長)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