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宗詳解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三個工作重點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表示,香港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二是推動香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三是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張建宗日前在參加一個活動時指出,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三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創科領域上,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非常突出。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深圳則是聚集內地創科資源和人才的樞紐。未來坐落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正是港深雙方優勢互補、凝聚科技協作的示例。我們可利用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本港、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
特區政府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二項工作重點是要致力利便本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人口約7000萬的區域,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大灣區能提供一個空間,供應土地、人才,讓香港的優勢產業能有進一步開拓的空間。廣東省已推出“先行先試”措施,允許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商在廣東省設立門診部。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區內市場對世界級水平的專業服務需求預期會與日俱增。若能把握這個機遇,讓香港的優勢產業更好地落戶到大灣區,一方面廣東省的居民能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的優勢產業也可以拓闊發展空間。
第三項工作重點是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更為暢通。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央政府已陸續出台新的便利措施,當中包括去年九月開始申請的居住證,讓在內地居住滿六個月的香港人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至於港商十分關心的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央亦不但將原有的對境外人士的境外所得稅的豁免保留,更將五年期限延長至六年,希望能響應業界的關注與需要。此外,內地與香港在去年十二月在CEPA的框架下簽署了《貨物貿易協定》,全面落實內地對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這些措施有助減低貿易成本,讓更多香港產品更容易進入大灣區以及內地其他市場。
張建宗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各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亦會與中央有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溝通,尋求政策的創新和突破,並爭取相關措施的落實。
來源:紫荊網
編輯:史帥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