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息周期啟動對經濟的影響
2018年9月27日,美聯儲公布加息0.25厘。此結果符合市場普遍預期,香港銀行隨即跟隨,其中滙豐銀行率先公布,將最優惠利率調升0.125厘,是為香港銀行12年來首度加息。
套息交易急增,資金沽港元買美元賺取息差,令港元轉弱,港匯多次迫近7.85弱方兌換保證
短暫加息OR加息周期?
香港今次是否真的啟動加息周期?或是歷史重演,像2004年9月那次一樣,最優惠利率上調0.125厘後、又於同年11月將其調回?筆者認為,今次香港銀行啟動加息周期,實在是迫於無奈。
美聯儲自2015年12月已經啟動加息周期,香港現在啟動加息周期已經滯後兩年9個月。香港資金流走,導致銀行同業拆息上升,2018年9月26日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已升至2.21厘,創下近10年的高位,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為了留住資金,唯一途徑便是加息。
然而,美國已經加息8次,為何香港銀行現在才啟動加息周期?隨著美國經濟前景持續改善,美聯儲自2015年12月啟動加息周期。由於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於2016年1月高達3,634億港元,加上香港金融穩健,2016年1月的外匯基金外幣資產達4,223億港元、貨幣基礎達16,095億港元,因此香港並未跟隨美國加息步伐。
自2015年12月起,美國聯邦儲備局已經加息8次,每次0.25厘,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0.25厘至0.5厘區間上調至今天的2厘至2.25厘區間。而香港銀行調整最優惠利率,只由5厘上調至今天的5.125厘至5.5厘(不同銀行加息幅度有所差異)。
港美息差導致資金持續流出。香港銀行體系結餘由2016年1月的3,634億港元大幅下降至2018年9月底的764億港元,導致銀行同業拆息拾級而上,由2017年6月的0.37厘升至近日的2.21厘。套息交易急增,資金沽港元買美元賺取息差,令港元轉弱,港匯多次迫近7.85弱方兌換保證。根據聯繫匯率機制,當港元升值至7.75時,金管局將向指定銀行賣出港元買入美元,相反,當港元貶值至7.85時,金管局將以美元買入港元捍衛聯匯。金管局自2018年4月12日首次出手捍衛港匯以來,至今累計買入港元規模達到1,034億港元,因此香港加息條件一早已經齊備。
那麼,為何香港銀行現在才啟動加息周期?香港遲遲不敢加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加息影響香港經濟,繼而影響銀行盈利。因此金管局在銀行體系結餘充裕的情況下,容忍銀行延後加息的決定,目的是製造一個加息的醞釀期,使市場消化加息的預期,降低加息對經濟的影響。即使今次加息周期啟動,加息的幅度也相當溫和,主要目的是希望整個加息周期不會給香港經濟帶來太大衝擊。
2018年9月27日,美聯儲公布加息0.25厘,香港銀行隨即跟隨,其中滙豐銀行率先公布
預期香港加息周期的步伐緩慢
市場一般預期,美聯儲設定的所謂正常利息水平,應該在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3厘至3.25厘的區間,而現在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在2厘至2.25厘的區間。因此估計,美聯儲在未來12個月會加息4次,每次0.25厘。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必須緊貼美國拆息,因此最優惠利率一定會再次調升。至於加息步伐,筆者認為,香港金管局和銀行業界處事一向保守,為免衝擊經濟,加息步伐應該相當緩慢,可能會長達18個月。在正常水平下,香港的最優惠利率和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大約差距3厘,因此,當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到達3厘的正常水平,香港的最優惠利率最終會調升至約6厘或以上。
港元稍為偏弱,短期有利出口,纾緩中美貿易戰對香港出口的壓力
加息周期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短期而言,緩慢加息對經濟影響輕微。雖然香港銀行啟動加息周期,但此次加息幅度只有0.125厘,而並非緊貼美國聯儲局的0.25厘。這向市場釋放了一個加息步伐緩慢的訊息,港元滙率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受到美元與港元息差的壓力。套息交易將會持續增加,使港元滙率貼近聯繫滙率機制下的弱方保證價。港元稍為偏弱,短期有利出口,紓緩中美貿易戰對香港出口的壓力,同時亦有利吸引外國遊客來港消費。
由於加息步伐緩慢,存款利息回報會持續一段時間大幅低於市面上一般的金融產品,當然亦未能追上現在的基本通脹率2.5%。短期資金離開金融市場的速度亦會放慢,因此金融海嘯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可是隨著資金流出,市場對中長期加息幅度的預期進行調整,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在所難免。
加息緩慢,按揭利率上調的步伐亦會放慢,以每100萬港元貸款額及30年期按揭為計算假設,今次加息0.125厘後,業主每月供款將額外只增加約64港元,加幅微不足道。加上不少發展商和銀行都會推出按揭優惠,紓緩加息對一手樓置業者的壓力,因此按揭利率上調對一手樓的影響輕微。但由於銀行會因應中長期加息幅度的預期,調整物業的估價,加息對二手物業市場的影響應該會較大。
加息前,金管局和特區政府官員都大力提醒市民加息潮來臨,呼籲市民投資置業時要小心謹慎。現在加息幅度雷聲大雨點小,早前加息預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現在反而可以得到紓緩。因此短期而言,加息對經濟的影響甚輕微。
中期而言,資金成本增加影響經濟。現在香港銀行體系結餘超過700億港元,相較於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約50億港元,結餘仍然處於高位。由於香港加息步伐緩慢,港美息差導致香港資金持續外流,隨著銀行體系結餘逐步下跌,香港的加息周期將會逐步加速。當香港銀行體系結餘下跌到約50億港元,超低成本的資金結構將會正式結束。香港加息周期將會與美國加息周期同步,資金的成本將會出現結構性改變,不利投資,影響經濟。
由於港美息差回復正常水平,套息活動將會減少,港元匯價會趨向穩定,緊貼美元匯價的走勢。隨著環球資金流向美元資產,美元將會持續升值,並且帶動港元升值,對香港出口造成壓力,同時亦不利外國遊客來港消費。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香港的出口和轉口貿易前景並不樂觀。
香港利息回復正常水平,存款利息回報率吸引力會上升。部分資金將會加速離開金融市場,回流銀行存款,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相對地有所增加。加上利息回升,資金成本增加,整體而言,不利投資和營商環境。
利率回復正常水平,按揭利率自然會同步上調,供樓人士的負擔自然加重。由於金管局在2010年引入壓力測試,能通過壓力測試的供樓人士,應該有能力抵禦今次加息潮。雖然不會出現大量負資產或樓市崩盤的現象,但供樓負擔增加,日常消費自然要減少。本地消費減少,零售業將會面對壓力。再者,在按揭利率上升的情況下,有部份準備置業人士,可能因總供款額增加,以致未能通過壓力測試,置業需求自然減少,樓市不斷破頂的情況,應該不復再見。
由於銀行會因應中長期加息幅度的預期,調整物業的估價,加息對二手物業市場的影響應該會較大
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香港的股市和樓市一旦出現調整,就會產生負面財富效應,打擊消費情緒,進一步打擊經濟。雖然金管局和銀行都刻意放緩利率調整速度,但中期而言,利率必定會回復正常水平,資金成本將會增加,經濟出現調整實在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不少研究機構都調低了香港2018、2019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例如港大將本港2018年實質GDP增長下調0.6%,美銀美林亦將2019年本港經濟增長下調0.3%。可幸的是,調整幅度不大,因預期香港最優惠利率正常化的水平是約6厘,始終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8厘,因此經濟調整幅度亦相對溫和。
長遠而言,經濟去泡沫化,有利發展。2008年金融海嘯前,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平均維持於約50億港元。隨著金融海嘯爆發,美國政府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熱錢大量流入香港,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激增至2015年11月高峰時的約4,300億港元,同時,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亦跌至約0.2厘的歷史低位。
由於過多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使資產價格不斷上升,而投資者相信資產價格會不斷上升,在完全不考慮供求需要等基本因素下,資產泡沫產生。問題在於,養活泡沫的資金從何而來?超低息環境孕育資產泡沫,隨著資產泡沫的成長,泡沫又會反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過去10年,特區政府希望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多元化,可惜香港最賺錢的行業,始終是炒樓和炒股,資金匯聚於追逐資產泡沫,窒礙經濟發展。
長遠而言,利率回復正常水平,孕育資產泡沫的超低息環境將會消失。熱錢離開香港,資產價格會出現調整,資金將會回流於實體經濟,只要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恰當的政策,誘導資金流向創新科技,推動經濟融入大灣區,香港經濟在去泡沫化後應該更能健康成長。
隨著環球資金流向美元資產,美元將會持續升值,並且帶動港元升值,對香港出口造成壓力,同時亦不利外國遊客來港消費。圖為中環海濱長廊的訪港旅客
挑戰:防範經濟調整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亂象
現在香港面對最大的挑戰,是防止經濟調整的過程中出現如金融危機、樓市崩潰或經濟衰退等亂象。過去數年,金管局已經推出多項逆周期措施,保護香港金融體系,如收緊按揭成數和推出壓力測試等。今次啟動加息周期,亦充分預報、管理期望和放慢加息步伐,因此筆者相信,今次加息周期應該不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動盪。至於對應經濟調整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已經推出行政政策及財政支援,推動創新科技和經濟融入大灣區。香港市民、商界和投資者,都有處理經濟轉型和金融動盪的經驗,經濟調整過程中出現亂象的機會應該不大。
袁偉基係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朱蘊齡係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高級講師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