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啟示
40年的改革開放,內地經濟急速發展,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中,香港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充當內地與國際聯繫的橋樑。近年來,香港著力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促進香港金融市場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拓寬合作平台,鼓勵更多創科企業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及發債。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儀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表示,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習主席更指出,縱觀國際經貿發展史,深刻驗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就能打通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經貿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
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給予香港創科公司多一個廣闊平台和無限發展機遇。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
一、開發科技領域合作
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融通,開拓互利合作發展空間,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往來,有助於各國資源優勢互補互通,共同建設開放型共享經濟。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的設立,有助於為全球企業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智慧城市、大數據、醫療等前端技術的合作平台。
對於香港科技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契機。通過科創板到金融市場上進行集資、發債、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境外投資者,並與內地創科企業合作,有助於香港創科企業長遠持續地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加大市場開放力度、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政策、進一步精簡外商投資准入清單、降低投資限制、持續擴大金融業開放、引入更多外資企業和機構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令到上交所有機會在IPO市埸上超越港交所,因此,香港金融市場需要居安思危,思索未來5年、10年、15年的市場發展方向和定位,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同時,香港金融市場的從業員需要思考怎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通過上交所的平台,與內地企業合作,吸引更多成功的創新企業、有實力的企業來香港金融市場集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二、強化金融市場制度建設
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金融市場競爭劇烈,香港資本市場如何吸納各國的科創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如何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優秀人才和專業人士留在香港發展?
企業選擇上市平台,除了基於人才考慮外,制度建設、市場准入和市場發展空間亦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
香港交易所最大的優勢是,香港的法律和會計制度十分健全,得到世界認同。遺憾的是,目前香港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管理質素在下降;同時,在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證監會嚴厲的監管制度和政策下,香港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仍時有發生。而隨着內地的金融市場制度愈來愈嚴格、法制不斷優化,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有信心去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發債。
未來兩年,全球金融環境和政治環境仍存在不明朗因素,筆者建議,香港交易所應不斷強化監管制度,加強上市公司對企業管治和董事會制度建設的教育,加強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三、借鑒香港金融市場成功經驗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全面執行創新驅動的技術戰略、完善中國金融市場制度和法規、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改革舉措。
中國證監會指出,科創板能補齊內地資本市場科技創新的短板,開拓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空間,有助公司在財務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完善的差異化安排,加強創新企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依法從嚴監督金融市場和相應的制度建設,為註冊制試點創造了條件,在註冊、審批、受理、交易、發行等環節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提高上市公司和管理團隊的素質,令投資者權益得到保障,有助激發資本市場活力,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的發展成果。
除了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充分完善科創板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外,筆者建議,中國證監會和上交所還可借鑒參考港交所的成功經驗,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優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機制,以促進中國金融市場長遠、持續、健康發展。
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內地的資本市場有一系列正面影響:有助形成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培養優秀的管治人才;同時,外資參股和上市集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強同業競爭,促進外部環境特別是法律和制度建設不斷改善,進一步加強金融行業的風險監管。
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對香港來說,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給予香港創科公司多一個廣闊平台和無限發展機遇,有助於增強香港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作者係上海財經大學管理博士研究生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