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築夢大灣區——“青年同心圓”之“四海一家·感知大灣區”青年交流活動圓滿收官

新家園協會於2019年1月19日至1月20日舉辦“四海一家·感知大灣區”的青年交流活動圓滿收官。本次活動一個的重要環節是新家園協會和廣東省青年聯合會開設“大灣區青年家園”的揭幕儀式。
“四海一家·感知大灣區”青年交流活動全員大合照
“大灣區青年家園”舉行揭幕儀式
體驗·大灣區
青年交流團乘搭廣深港高鐵
青年交流團參觀暨南大學
青年交流活動啟動禮暨大灣區青年家園揭牌儀式現場
活動啟動禮結束後,青年交流團1,000名香港各界青年分別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珠海、佛山、中山與江門五個城市參觀訪問,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的文化歷史與發展潛力。
青年交流團活動照片
築夢·大灣區
在大灣區青年家園”揭幕儀式中,來自粵港澳的三位青年分享他們的親身經驗。
他們分別是(從右到左)廣州壹品空間建築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天河區政協委員、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副主任陳賢翰,暨南大學國際學院本科學生葉煒麟,還有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2018廣東團團長吳紫昀。
嘉賓合照
活動結束後,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全國政協常委許榮茂在採訪時提及,“大灣區青年家園”利用粵港澳現有的專業團隊,整合當地不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商界等資源優勢,給予初期創業公司提供場地、貸款支援、法律問題等幫助,期望香港青年能夠利用好這些優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採訪環節提及,香港青年聯會已率先在深圳設立3個創業基地,並推行試點計劃。另外特區政府亦為合資格人士批出啟動資金,助他們在創業道路上追逐夢想。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副主任陳賢翰在接受時採訪中詳細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表示,自己是青年之家的受益者,在廣州創業之時,針對起步階段遇到的相關問題,青年之家及時給予了他意見,還幫助他詳細分析創業產業市場及其公司具體競爭力。他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創業和發展。
據悉,“大灣區青年家園”目前在試行階段,廣東、香港、澳門一共超過20個點參與建設。其編織跨地域、跨城市、跨機構、跨專業的服務網,吸引港澳青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助他們更快適應和融合在內地生活,有利於港澳青年更長遠的發展;同時也為他們在港澳的家人提供服務,免除後顧之憂。

學生陳紫秋表示,在乘搭高鐵的過程中,感覺速度很快。這亦是他第一次參觀內地高校,內地高校占地面積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令他印象深刻。
他的母親表示,參加本次交流團活動,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同時也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親身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
學生陳紫秋與他母親合照
學生譚敏莉表示,自己比較少機會乘搭高鐵,以往往返大陸都選擇乘搭直通車,感覺很新鮮。
她的母親譚翠娜表示,由於工作關係經常乘搭從深圳北站出發的高鐵,這是她第一次乘搭由香港出發到廣州南的高鐵,感受到國家鐵路發展為市民的日常出行帶來的便捷,亦為祖國的發展感到驕傲。對於“大灣區青年家園”的開設,她表示希望孩子將來到大灣區升學,從而幫助他們適應內地的生活。
學生譚敏莉與他母親合照
中五學生李德頓表示,本次交流活動讓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灣區的城市,自己首次體驗了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便捷。他認為便捷的交通方式有利於香港居民和內地居民的溝通,亦可以使粵港澳三地的關係更加緊密。
中四學生邱凱琦表示,在課堂上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國情,但是本次活動可以讓她親身體驗祖國的發展,覺得個人與祖國的聯繫更加緊密。
帶領學生參加本次活動的曾老師表示,希望學生通過本次交流活動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粵港澳大灣區,亦可以更好地了解“9+2” 城市群的含義,在未來的生涯規劃中可以選擇在大灣區的高校升學、就業、創業等。
學生邱凱琦(右)與李德頓(左)
少數族裔人士Daniel 表示,自己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籍人,通過本次活動,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國大灣區城市的文化背景與歷史。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係密切,將來可以到大灣區發展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希望在青年交流的方面自己可以擔當參與者,亦可以擔當推動者,創造更多少數族裔人士與當地人士的交流機會。
少數族裔人士Daniel 與其友人
記者&攝影:李倩妍
校對:周琦 史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