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馬照跑”,跑得更好!
日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八章“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第二節“共建人文灣區——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中提到:“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
在大灣區推進與馬匹相關的體育事業,與香港馬匹運動的歷史及現階段發展優勢密不可分。
香港馬匹運動相關信息
一、認識馬術:
馬術是指策騎或駕馭馬匹的技術,包括以馬匹實際工作用途,以及將之用作消遣活動和比賽。
馬術運動項目繁多,一般而言,可分為三大類:
紫荊新媒體 出品
二、馬術項目:
香港主要的三種馬術運動是場地障礙賽、盛裝舞步賽及三項賽。由馬匹配合騎手演出優美典雅的舞步,以勇氣及膽量躍過不同越野障礙物及使出熟練精湛的技術跨越多重障礙物,均讓觀眾目不暇接。
紫荊新媒體 出品
場地障礙賽
在18世紀初開始場地障礙賽已經是最普遍的馬術比賽。在這項比賽馬和策騎者互相配合應付不同比賽路線的多重障礙物。每場比賽的競賽規程各異,附加賽會因應需要來判斷勝負。而附加賽的賽程或會縮短及增加障礙物高度或以計時形式進行。在某些情況下,亦可能需要進行第二場附加賽。 盛裝舞步賽
盛裝舞步賽,源自法文Dressage,亦即“訓練”的意思,常被稱為“馬匹芭蕾舞”,以團隊運動視為策騎者和馬匹巧妙地演繹特定舞步動作,至今仍然保留著不少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獨特色彩。盛裝舞步賽須策騎者和馬匹在60m x 20m 或 40m x 20m 場地比賽。盛裝舞步的比賽測試會因應不同比賽水平制定。各國馬術總會會根據國際馬術聯會的規程而制定該總會適用的比賽測試及規程。國際馬聯是馬術運動最權威的組織,負責規管全球馬術運動項目的發展,並統籌全球主要比賽的行事曆。 三項賽
三項賽是結合了盛裝舞步賽、場地障礙賽及越野賽三個項目的比賽。策騎者和馬匹須在指定時間內跳過木栅、川流、積水及堤岸等。這項比賽大約需要一日至三日,三項比賽總罰分最少者為優勝者。
三、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2008年8月9日至8月21日於香港新界沙田香港體育學院、彭福公園和雙魚河畔舉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此屆的馬術賽事一共頒發6枚金牌,分別為以下比賽項目:
個人盛裝舞步賽——金牌得主為:安基·范葛倫斯文(荷蘭)座騎:Salinero
團體盛裝舞步賽——金牌得主為:德國(GER)海克·凱默座騎:Bonaparte、娜丁·卡佩爾曼座騎:Elvis Va、伊莎貝爾·魏斯座騎:Satchmo
個人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為:埃里克·拉瑪塞(加拿大)座騎:Hickstead
團體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為:美國(USA)麥克萊恩·沃德座騎:Sapphire、蘿拉·克勞特 座騎:Cedric、威爾·辛普森 座騎:Carlsson Vom Dach、比齊·馬登座騎:Authentic
個人三項賽——金牌得主為:欣里希·彼得·羅米基(德國)座騎:Marius
團體三項賽——金牌得主為:德國(GER)彼得·湯姆森座騎:The Ghost Of Hamish、弗蘭克·奧斯特霍爾特座騎:Mr. Medicott、安德烈亞斯·迪博夫斯基座騎:Butts Leon、英格麗德·克利姆克座騎:Abraxxas、欣里希·彼得·羅米基座騎:Marius
改建自香港體育學院的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
四、香港賽馬
除了馬術,在香港膾炙人口的馬匹運動要數賽馬這一博彩事業。香港賽馬歷史悠久,賽馬運動於19世紀40年代由歐洲引入香港,100多年來蓬勃發展,長盛不衰,成為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參加人數眾多、投注金額最大、盈利最巨的博彩業。
香港賽馬會是香港一家非牟利的俱樂部組織,負責提供賽馬六合彩,活動、體育及博彩娛樂。和世界其他博彩機構相比,香港賽馬會最大的特色就是“非牟利性質”。其所有收入,除了拿出一部分作為彩金回饋給投注的公眾,另外兩大支出板塊就是向特區政府繳稅和慈善捐款。
香港的世界級賽馬獲國際肯定,賽駒經常躋身世界馬匹年終排名的前列位置,每年亦有12場國際一級賽事在香港舉行。
香港有兩個賽馬場,一是沙田馬場,一是香港島的跑馬地賽馬場。
沙田馬場
沙田馬場是多項本地及國際一級賽事的舉行場地,主要於周末及假期舉行日間賽事。
開放時間:上午11時正(首場賽事時間:下午1時正)
跑馬地馬場主要於周三舉行夜間賽事,一般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下午5時15分(首場賽事時間:晚上7時15分) |
香港公眾騎術學校
屯門公眾騎術學校
是香港賽馬會轄下規模最大的公眾騎術學校,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馬術場地,不時舉辦各類型的馬術表演及活動。
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
位於薄扶林水塘道下端,環境一片青蔥,可說是繁忙鬧巿中的一塊寧靜綠洲。
鯉魚門公眾騎術學校
藏隱於香港島東面的鯉魚門公園,環境幽靜,是人馬放鬆身心的好地方。
三間公眾騎術學校均為英國馬術協會的認可機構,質素獲得保證。
香港助力大灣區馬術產業發展
2018年,全國政協委員周永健曾聯同李家祥、梁高美懿和楊紹信撰寫提案,建議借助香港發展經驗,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馬術產業鏈,助力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的馬術產業區域中心。
英美等國的經驗顯示,馬術產業發展至成熟階段可為國家帶來約佔GDP 2%至3%的效益,故提出可借助香港的相關經驗為國家作出貢獻,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馬術產業鏈。
香港賽馬會與廣東省及廣州市政府自2010年亞運會後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2015年香港賽馬會也和中國馬術協會及中國馬業協會分別簽訂了諒解合作備忘錄,再加上廣東“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無疫區”),將可成為中國馬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若能實現從化“無疫區”與香港之間馬匹進出口的常態化,內地繁育的優質馬匹有望出口到海外,帶動新的產業發展。
此外,2010年亞運會結束之後,香港賽馬會進一步將位於從化的馬術比賽場地打造成世界級的純種馬訓練中心,而香港舉辦的國際水平的示範性賽馬及嘉年華活動,也會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到訪。
他們提出4項建議:
紫荊新媒體 出品
資料來源:香港賽馬會官網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周琦
校對:趙珊、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