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簡稱:AI)的不斷崛起

給互聯網帶來了海量的數據和頻繁的人機互動

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貼近現實

亦深刻的改變著社會的發展方向

紫荊新媒體帶您看看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AI的發展現狀

香港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2015年起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已向83個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項目提供逾3.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3億元)的資助。

2017年12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政府承諾建設基礎設施,助公私營機構採用更多人工智能技術。

2018年5月香港科技園與阿里巴巴、商湯科技等企業聯合推出了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

2018年2月在2018年—2019年財政預算案中撥款100億元用於醫療科技及人工智慧研究。

2018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項新舉措,以支持和推動香港發展成全球人工智能中心。

2018年12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首份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題的專題藍皮書《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藍皮書》的內容顯示:

在粵港澳大灣區覆蓋的11座城市中,香港正成為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力最明顯的地區。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積極推進在香港科學園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兩個創新平台。

上述香港增強自身創科能力的措施,加上在規劃綱要提出的配套,肯定會加快我們在大灣區內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的致辭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劃重點!劃重點!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香港擁有研發和人才優勢,能夠快速融入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同時,香港人工智能企業可以借助這種優勢,加速布局內地市場。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助力大灣區發展專門提出了如下要求:

“圍繞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完善珠三角製造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

同時,規劃綱要還提出要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強化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共同將廣州南沙打造為華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積極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領域,培育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對比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2018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國家分布(單位:家)

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賽已經拉開帷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並且日趨白熱化。

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球範圍內一共有4998家人工智能企業。美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位列全球第一,而人工智能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的中國已經位列全球第二

雖然中國人工智能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新成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也十分可觀。

中國的人工智能正蓬勃發展,產業主要分散在如下各省份中。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地域分布(單位:家)

北京是人工智能創業重鎮,其企業數量為368家;其次為廣東,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為185家。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AI)

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在於強大的生產基地和製造業基礎實力,以及新一代技術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在這一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時代,粵港澳大灣區顯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長鏈條大灣區內各城市將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並紛紛出台了各類文件支持這一產業的長遠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結合自身優勢,必能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占得一席之地。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年)》

大灣區出台相關政策,支持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廣州、深圳、珠海確立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區,以東莞、佛山、惠州三區域為連帶,重點發展騰訊和科大訊飛等5大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三核” 廣州 深圳 珠海

打造國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實驗區和人才高地,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提升柔性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生產系統集成能力。

“三區”東莞 佛山 惠州

打造全國智能社會應用先導區和創業創新集聚區,推動深度學習、跨媒體感知等應用到工業領域,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形成人工智能創新集聚區。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各地政策文件為人工智能產業鋪路

南沙區人工智能產業以“分時段、分技術”的方式。著力推動以神經網絡及機器學習為基本特徵的發展及產業化。

廣州

促將人工智能產業和其具有優勢的製造業結合起來,強調產業化應用。重點發展智慧型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推進智能裝備產業的核心技術。

東莞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綜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整合全社會數據資源,提高城市服務效率。

深圳
人工智能在建設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場景
澳門

發揮創新自主平台作用,主動融入國內外科技創新網絡,推進粵港合作產業園、中以加速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項目建設。

珠海

深化雲計算在重點行業、政務服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

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項目中的應用和探索;

引導基金設立或者投資的基金,主要投向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支持健康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創新創業。

中山
促進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化發展。
佛山
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惠州

積極構建“北京、廣深孵化—肇慶加速,肇慶落地”的創新產業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承載地。
肇慶

財政預算案中撥款100億元用於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研究。

香港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粵港澳大灣區成立AI聯盟

聯盟總部設在廣州開發區香港澳門分別設立聯合總部(香港)、聯合總部(澳門),三地形成人工智能“鐵三角”的發展模式。

充分發揮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地域、文化、創新、創業以及產業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實現人工智能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融合、人工智能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融合,通過整合各自優勢資源,構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發布,大灣區打造的中國硅谷”蓄勢待發。

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根據自身優勢制定相關的城市戰略,使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藍皮書(2018)》

2018年12月,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在深圳開幕。會議主要聚焦粵港澳大灣區11市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並首次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藍皮書(2018)》,擬投百億發力AI機器人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實力強,在人工智能方面匯聚了一批知名專家和創業領軍人物,在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創業領軍20人中來自大灣區超過四分之一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大灣區內企業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AI)產業和市場,助力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AI產業發展需要兼備研發技術和產業化能力,企業需開拓更多的應用場景與市場,大灣區的整合將在這些方面帶來新的機遇。

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地政府紛紛颁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以合作共贏的的模式,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

這一模式,除了能增強自身實力之外,更能提高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

智研資訊網


編輯:李倩妍 史帥

校對: 莫潔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