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滿滿!數據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關鍵詞
Key
&
Word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已正式出爐!
這份熱騰騰的規劃綱要
針對港澳以及“珠三角九市”
做出了詳細的規劃。
在這逾2.6萬多字的規劃綱要中
有哪些字眼出現得較為頻密?
紫荊新媒體
以量化分析的視角
透過統計不同詞彙出現的次數
為您初步解讀這份規劃綱要的關鍵詞!
▲▲▲▲▲ 注:統計結果剔除了諸如“發展”、“建設”、“推進”等出現頻率較高的動詞。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最多出現的關鍵詞是“創新”
有134次之多;
其次為“科技”、“文化”、“金融”和“中心”
約為“創新”出現次數的二分之一
另外,“旅遊”、“環境”、“人才”等詞
也較為頻繁的出現在了規劃綱要中。
第一名:創新 134次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11月12日在北京會見港澳行政長官率領的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強調,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並要“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從統計結果中,不難看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充分響應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的創新精神,“創新驅動,改革引領”更成為這份綱要的基本原則之一。綱要全文對於創新的應用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為未來大灣區需要創新的重點領域指明了方向。
第二名:科技 72次
近年來,“科技”與“創新”這兩個關鍵詞總是成對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透過統計結果,可以看到科技對於大灣區今後發展的重要意義。其中,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方科創園區,以及“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未來動向值得關注。
第三名:文化 71次
“文化”一詞最多被提及的是在第八章第二節“共建人文灣區”。在這一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是共建人文灣區的主要目標。同時,這一章節還對廣州、中山、江門、澳門和香港在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中所發揮的不同功能和角色做出了明確定位。
另外,嶺南文化、飲食文化、時尚文化、網絡文化等名詞也被寫入了綱要。
第四名:金融、中心 各62次
“金融”一詞貫穿於規劃綱要的各大章節,顯示其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第六章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中,金融一詞出現得最為頻密,包括“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
“中心”一詞同樣貫穿規劃綱要始末,主要呈現為與大灣區的發展藍圖息息相關的概念性新名詞。例如,在第三章第二節提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第四章則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在隨後的章節,陸續出現了國際文化交往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中心、區域性醫療中心、國際仲裁中心等不同名詞。
另外,綱要還提到大灣區的發展思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第五名:旅遊 46次
“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
“旅遊”一詞主要出現在第八章第三節“構築休閒灣區”中。這一節主要針對“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例如: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促進濱海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等。
另外,在第六章第三節中還提到,旅遊服務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之一。第六章第四節則指出,濱海旅遊、海上旅遊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選項。
第六名:環境 40次
(相關詞:生態 33次)
有關“環境”一詞,在規劃綱要中,較多出現的是與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創新環境相關的內容。
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內容主要出現在第七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這一章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在今後要打造生態防護屏障、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和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從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與營商環境相關的內容則主要出現在第九章第一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中。
第七名:人才 39次
“人才”一詞較多地出現在第八章第一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中。這一節提到,要“支持珠三角九市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引進人才環境,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並提出了試點技術移民、建立緊急人才清單制度、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等要求。
此外,在第四章第一節“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中,強調了人才是創新要素之一。在第四章第三節,規劃綱要還提到要鼓勵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和學術人才交往交流。
本文從量化分析的角度
簡單探索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
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
並以這些關鍵詞為切入點
初步剖析了全文內容
因為篇幅所限
諸如“法律”、“教育”、“交通”等
其他相關內容未能一一羅列
今後,紫荊新媒體還會從其他角度
進一步為您解讀
這份綱要的方方面面
敬請期待!
編輯:史帥李倩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