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由集古齋有限公司舉辦的“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將於2019年3月4日至8日在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九號二樓展出,開幕儀式時間為2019年3月4日17:00-18:00。

旅日畫家盧思出身於梨園世家,她的外祖父是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受家庭影響,她自12歲起進入中國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表演專業,工青衣花旦,經過七年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被分配至國家京劇院。半年後辭職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花鳥畫室。1997年赴日留學,獲得了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學部日本畫學科碩士學位。其後,她在日本舉辦多次個人展覽,並於2008年、2009年連續入選日本美術院院展,被推舉為日本美術院研究員。

盧思在央美求學時,便開始關注礦物彩。岩彩畫在中國有悠長的歷史,可見於新石器彩陶、漢墓壁畫、魏晋時期的龜茲壁畫等。“岩”是指天然岩石微粒,岩石顆粒大小不一,有不同的光度、粗幼、質感,能積累出斑駁厚重的視覺張力。“彩”是指天然礦物色,正因為岩彩具有物質的天然本色,岩彩礦物會與不同環境互相呼應,有人稱“岩彩畫”為“會呼吸的藝術品”。岩彩畫技藝後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得到很好的發展。而在中國境內的大多畫家已不懂得如何使用,所以在央美畢業後,盧思繼續前往日本專攻岩彩畫創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創作,盧思將傳統中國花鳥的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日本岩彩畫之中。

盧思的畫作,因其深厚的中國畫功底和對日本畫的臨摹研究,展現出華麗、細膩又不失寫意的畫風,透露著一種東方和諧之美。材料决定技法,由於重彩畫材料的限制,很難在畫面上完成對線條的表現,而傳統花鳥畫出身的盧思非常注重條在畫面中的運用,所以她一直在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作爲盧思的同窗好友,著名藝術家許瑩評價盧思的作品:“她的作品受到日本重彩畫和中國特色的傳統花鳥畫的影響,結合西方繪畫的經驗,形成了其獨特的畫風,從中可以看到一種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本次“遊園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是盧思第二次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展覽的題目“遊園驚夢”出自於國粹經典崑曲“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的代表作,主要描寫了南安太守之女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之間的愛情故事。杜麗娘因愛而死,後又因愛而生。劇中洋溢著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的浪漫主義色彩。而其中“遊園·驚夢”一折描寫的是,杜麗娘背著父母逃課,與丫鬟一起遊覽了自家的後花園,看到滿園春色產生了傷春之情。她感嘆道:“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盧思從這則崑曲名作中獲得靈感,希望用自己的畫筆將滿園的姹紫嫣紅展示到觀眾的面前,讓它們不再只付與斷井頹垣,讓觀者一起共賞美景、共度良辰。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芳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夢蝶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望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潤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豐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秋戀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麗春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朝顏丨盧思丨69x69cm

展訊丨遊園驚夢——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

華丨盧思丨69x69cm

天香丨盧思丨69x69cm

展覽資訊

主辦機構:集古齋有限公司

協辦機構: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

展期:2019年3月4日至8日

開放時間:

2019年3月4日17:00-18:00

2019年3月5日至8日10:00-18:00

地點: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九號二樓

查詢電話:2526 2388

附:

2016年東京銀座・絲路畫廊主持顧定珍在位於三島的工作室對盧思的採訪

顧:您18歲時從中國戲曲學校京劇系畢業後,作為京劇演員也曾活躍於舞台,這樣的經驗對於現在作畫有何影響?

盧:主要看是否能吸引住觀眾,是否能給人以感動,為此所做的努力或者說雕琢,都是共通的。

顧:在北京的大學學的是中國畫,之後在日本學習日本畫的契機是什麼?

盧: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時,內心感到還想再學習,而且比起中國畫,更想探求一下新的領域,所以選擇了日本畫。它們的歷史淵源也很深。不過,當初說到日本畫,對光琳、北齋這些江戶時代的美術印象深刻,到了日本後,現代日本畫整體都使我感到很新鮮。

顧:通過作畫希望表現什麼?

盧:作畫的原動力有兩個:一個是想把自己的感動讓更多人共鳴;另一個是賦予自己內心的鏡像或說創作物以形式,通過表現而釋放內心。比如說畫鳥,也不是看到怎樣就怎樣畫,而是將我是這樣看到的表現出來。

顧:您生長的中國的傳統表現手法,對於您的日本畫是否也有影響?

盧:當習慣使用日本的畫材,也就是粒子比較粗的顏料和紙質之後,有一陣子我比較害怕用來畫中國畫那種纖細的素材,因為中國畫的基本手法和技巧都很難從身體記憶抹去,所以應該說反倒是有一個時期在努力去除中國式構圖和概念。但每當我感到自己走過頭的時候,又會想回到中國畫的手法,這方面經常在游移,但日本畫使我經過各種曲徑最終尋找到了表現手法,這一點是確實的。

顧:一開始是方法重要,到了一定階段,就進入了飛躍期吧。擁有中日兩國文化的盧思老師,一定會有您獨自的特點。

盧:從我來說,其實沒有將日本和中國之間劃分邊界,而是每天積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我也沒有意識到常有人說的中日橋樑之類的話,如果我每天的活動能給予周圍人一點點影響,就很高興了。

顧:這次展覽您畫鳥的作品比較多啊。

盧:在美術學院時我主攻是花鳥畫,女兒出生後,就多了母子圖那些畫人物的,比以前的範圍廣了。這次是我有意識再次回到原點,那樣畫了花鳥畫。當然,與女兒的日常生活中記憶深刻的畫面,也是我作畫的習慣。

顧:印象深刻的來自粉絲的話是什麼?

盧:在我的作品前面,有人說“在這裡真是感到幸福啊”,這話讓我很喜悅。我希望能繼續畫出這樣的畫。

顧:您現在要兼顧育兒、大學講師活動、電視出演工作,請問百忙中對今後的展望。

盧:我現在的心情就是特別想要能夠作畫的時間。包括我今天說過,作為畫家一定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現在的我正是很有動力的時候,所以哪怕只有一點時間,也想見縫插針地貪婪創作。在創作親子畫時,很希望能有一天讓中國和日本的風物詩成為畫中元素。


編輯:周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