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粵港澳大灣區发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今日(2月21日)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席宣講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宣講會上致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作主題演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簡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宣講會現場

出席今日宣講會的嘉賓還有: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等。

林鄭:推動大灣區建設有利港澳繁榮

聚焦!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主題演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指出,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須由“聯繫人”轉向更加積極的“參與者”,而本屆政府所提倡的政府新角色,即“促成者”及“推廣者”,則有利於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建設,讓全港市民都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

她強調,特區政府未來的重點工作包括:(一)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為優勢範疇開拓發展空間;(四)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五)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六)充分用好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向海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

林念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緊緊把握四個原則

聚焦!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宣講會上致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無論是國際國內都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是一項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的事業,頭緒多、任務重、難度大,要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緊緊把握以下原則

第一,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方針“一國兩制”是保證港澳長期穩定的最佳安排,我們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

第二,始終堅持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維護港澳法治的根本要求,我們要遵從法治,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緊繃依法行政這根弦,大灣區建設各項政策出台實施,都要確保依法依規,程序正當,權責統一。

第三,始終堅持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經濟發達,這是大灣區建設非常有力條件,在大灣區建設中思想要再解放,行政干預要再減少,要更多運用市場機制來配置和匯聚全球優質資源,同時應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要為市場作用充分發揮創造和提供有力條件,也要更及時、更有效的彌補市場失靈。

第四,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推進大灣區建設要充分考慮廣大民眾的關切和訴求,從灣區民眾最關切的事情出發,落實改善民生的各項舉措,要讓灣區民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到大灣區建設的成果,不斷增強灣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馬興瑞:廣東近期將出台《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

聚焦!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作主題演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三地共同的重大機遇,廣東將抓住這個重大機遇,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把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總牽引,主動與港澳共同做好謀劃落實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的格局,深度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廣東所能,舉全省之力推進大灣區建設,全面提升改革開放的廣度、深度,引領帶動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在參與和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興瑞強調,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由李希書記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近期將出台廣東省《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省範圍內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的熱潮,讓《規劃綱要》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共同把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偉藍圖變成廣東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崔世安:澳門將進一步發揮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

聚焦!粵港澳三地政府合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作主題演講

根據粵港澳的有關部署,澳門將進一步發揮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推動新興產業做精做強,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布局,我們將不斷充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功能,重點打造服務灣區、輻射泛珠的旅遊教育培訓基地,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中心的服務平台的功能,打造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商品集散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人才培訓基地,分工和角色各不同,澳門要利用自身優勢,採取合作的策略,善用政策紅利和創新動力,大灣區各個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福地,為澳門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澳門特別行政區將繼續堅持務實、進取的態度,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促進灣區的共同發展,為更好統籌澳門參與大灣區的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並主動把澳門五年發展規劃、年度市政工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有針對性參與灣區的發展建設。

郭蘭峰:粵港澳大灣區每一個城市定位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簡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內地很多企業都是通過香港逐步地接近國際市場。大灣區的建設是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新時代,港澳具有的獨特優勢仍然在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區排名第11位的韓國。其中,香港為全球最為開放的市場,澳門人均GDP居全國首位,大灣區內廣東省的九座城市GDP佔全省的80%以上,粵港澳三地各有優勢,有協同效益,且文化同源、語言同源。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具備三個特點第一,突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即使必須堅持的方針,也是非常重要的優勢;第二,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發展,規劃綱要全篇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第三,突出科學把握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各顯所能,例如,香港需要繼續鞏固金融、航運中心的功能,借助內地的廣闊市場繼續發展,同時,加快發展澳門的特色產業,如旅遊休閒、中葡交流等,廣東九市的定位在綱要中也各有描述。他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每一個城市定位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的。希望灣區藍圖變成實景。

宣講會後,林鄭月娥在禮賓府為訪港的中央部委、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代表舉行午宴,對各中央部委和粵澳兩地政府就舉辦是次宣講會所給予的支持和協助表示感謝,並就推進大灣區建設進一步交換意見。


記者 & 攝影:莫潔瑩

紫荊近期相關閱讀

大灣區關鍵詞 | 這些數字到底什麼意思?看了你就懂了

大比拚!世界四大灣區實力面面觀

關注!世界級的新名片——粵港澳大灣區

紫荊嘉賓來論: 綱要出台,大灣區或可以這麼幹!

預熱!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到底有多厲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