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國家未來經濟發展中的角色
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與起飛過程中的功能與角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幾經調整轉型,顯示出很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展望未來,香港如何繼續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發揮獨特作用,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重大課題。面對國家的快速發展,香港需要鞏固與提升所擁有的法治與國際化優勢,從多方面強化自己。只要敢於創新,乘勢而上,相信香港在新時期國家經濟金融改革與開放中的獨特優勢與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文| 香港 謝國樑
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發揮了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圖為1月7日開幕的第45屆香港玩具展,全球近3,000家參展商參展,是玩具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平台(圖:新華社)
國家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創造了經濟奇跡,香港因時際遇成為國家早期引進資金、技術,以及拓展國際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港商則在外資進入內地初期充當“拓荒者”,在多方面扮演先行者角色。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時的講話中,總結了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所發揮的六大作用,包括: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習近平主席的評價充分肯定了港澳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特殊地位、獨特作用及重大貢獻。
回顧四十年的歷程,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與起飛過程中的功能與角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幾經調整轉型,顯示出很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香港從早期主要扮演進出口貿易中介角色,變為投資與技術引進橋樑,再成為銀行融資與生產者服務中心,進而發展成內地一個重要的企業上市與營運基地。近年來,香港積極為內地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充當內地企業“走出去”平台、人民幣國際化的離岸市場,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透過與內地開展互惠互利合作,為國家過去四十年進行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也受益匪淺,極大擴展了金融服務業的腹地,逐步轉型成為一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93%的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區首要的跨國企業地區總部基地。
香港服務國家發展有六方面獨特優勢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展望未來,香港如何繼續在國家未來的改革開放中發揮獨特作用,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重大課題。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港澳代表團的講話中指出,港澳在國家未來發展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提出四點希望: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習近平主席的四點希望是對港澳在國家發展新時期作出新貢獻的宏觀指引。香港要抓住機遇,有更大作為與發展,就要因應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認真研究國情、準確把握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方向、政策機遇,以及所需要的服務,看到自身的不足與強項,尋找在國家未來經濟發展中的新定位與新角色。
在國家所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提升,並逐漸與國際市場直接對接,香港服務內地經濟的傳統功能與優勢在逐漸下降。比如,內地經香港轉口貿易額佔其貿易總額的比重從高峰時的超過70%下降至2017年的只有10.6%;而按實際使用外資計算,港資佔內地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比重也從高峰時的超過70%下降至2017年的53%。
未來,內地,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向中等發達經濟轉型提升的關鍵階段,面對的主要發展瓶頸已不是早期的資金、技術與市場,而是推動創新、綠色、協調、開放與共享發展中的現代化、規範化與國際化的管理與服務,如:脫貧與區域協調發展所需要的機制建設;城鎮化快速發展所需要的現代化市鎮管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化水平提升所需要的規範化制度與規則;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所需要的融資便利與市場環境;大型中資企業“走出去”所需要的跨境融資、風險管理與法律服務;加快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性貨幣所需要的先行先試離岸市場;創新科技核心技術研發所需要的人才資源與知識產權保護等。
香港是內地一個重要的企業上市與運營基地。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成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首家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上市企業(圖:新華社)
在香港所長方面,回歸後,香港嚴格按照“一國兩制”方針運作,中央堅定支持行政長官與特區政府依法治港,香港經濟保持繁榮穩定,國際金融、貿易以及航運中心地位穩固,香港維持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地位,國際競爭力與營商環境穩居世界前列。
香港在服務國家發展中仍擁有多方面獨特優勢。一是有利的區位。香港毗鄰內地,與內地建立了十分緊密的經貿聯繫;香港又位於亞洲的中心,四小時飛行覆蓋的人口及GDP亞洲第一,時區及金融市場與紐約、倫敦承上啟下,環環相扣,充當當今經濟全球化運作的金融與商務往來樞紐。二是獨立及較為完善的司法制度。香港的法律制度與英美體系銜接,具有天然優勢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體系的銜接點。三是發達的金融服務及集資功能。四是廉潔與高效的政府。五是簡單及較低的稅制。六是營商便利。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的營商便利全球排名第4位。
香港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中扮演獨特角色。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12屆亞洲金融論壇日前在香港舉行。金融科技成為當日討論的重點議題,與會者探討科技對金融生態的促進,也期待通過金融科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圖:新華社)
未來可在五個方面為國家經濟發展
提供更高標準的服務
香港要繼續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就要保持發揚當年前輩們那種敢為人先的“拓荒者”精神,看準並積極配合國家新時期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長處,為國家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更高標準的服務。
第一,作為中資企業一個國際化運營平台。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最集中的中資企業離岸營運基地,是內地在岸市場向國際的延伸。香港在為中資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的多年發展中,積累了服務內地經濟的豐富經驗與各類優秀人才,如香港匯集了眾多全球投資中國上市企業的基金、基金經理、A股與H股分析員,加上區位便利、稅費低、服務到位,是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境外集資與運營基地。
第二,發揮獨立關稅區地位及法律服務功能。香港自開埠以來便是一個獨立的關稅區,是GATT、WTO不同時期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其附件,明確香港在1997年以後繼續保持其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地位,自行決定其對外經濟貿易政策,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國際貿易組織。相關條款在中國根據憲法制定並於199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香港基本法中作出了規定。按照世貿組織原產地規則,香港作為與國際市場聯繫緊密的自由港與獨立關稅區,有優勢吸引內地企業以香港為基地投資發展高附加值科技產業,在內地與西方國際科技交流與交易中充當中介平台;與此同時,可在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發生糾紛、摩擦時扮演仲裁角色,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各項法律支援。
第三,充當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陣地。人民幣要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之一,就要增強其作為國際性計價貨幣、交易貨幣及儲備貨幣的功能,而打造這些功能,需要促進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人民幣自由買賣,最終實現其在資本帳戶下的完全可自由兌換。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離岸中心,可以幫助推動有實質貨物交易支持的人民幣國際使用,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市場計價與交易貨幣的功能。現階段,港幣作為國際性貨幣及人民幣在香港離岸市場可自由匯兌及交易的功能,也可為中企海外投資提供匯兌、支付與交易便利。
第四,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中扮演獨特角色。科技創新是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動力,也是粵港澳在大灣區建設中開展合作的最重要領域。韓正副總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擁有多方面優勢,可在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打造大灣區高科技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國家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與內地創科合作機會多、空間大;法規、知識產權制度較完善,稅制具國際競爭力;香港已通過修例,可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多元化及國際化融資管道;可發揮自由港與獨立關稅區功能,拓展大灣區高科技產品外銷市場。
第五,在內地營商環境與規則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去年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致詞時指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香港的另一新角色是要針對內地正在進行的深化市場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市場經濟規範化運作的經驗,供內地借鑒。香港經歷了中西文化的磨合、碰撞,才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為一個融合了中西文化與文明的國際金融與商務中心、一個比較成熟的法治社會。在內地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機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過程中,可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借鑒:如合約精神;工商業運作透明;較開放透明的決策程序與施政;較發達的社會專業化管理等。
展望未來,面對國家的快速發展,香港需要強身健骨,鞏固與提升所擁有的法治與國際化優勢,從多方面強化自己,包括:鞏固紐倫港在資金、資訊與人才方面的緊密聯繫,提升領導區域金融創新與危機處理的能力;積極與內地深化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金融合作,積極因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發展趨勢,檢討目前的金融監管架構,鞏固與提升金融體系服務新興市場發展的能力;積極把握國家提升金融話語權,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需要,做大做強離岸人民幣市場。只要敢於創新,乘勢而上,相信香港在新時期國家經濟金融改革與開放中的獨特優勢與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作者係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
小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史帥、李倩妍、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