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表團兩會上的“港式風格”

全國兩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慣例,就是最高法、最高檢以及其他與香港相關部委的新任官員大都要來聽一次香港代表團的團會,體會一下積極敢言的“港式風格”。

|香港  陳勇

香港代表團兩會上的“港式風格”

香港代表團兩會上的“港式風格”陳勇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本刊採訪

香港團建議數量長期位居前三

香港代表團一共有36名代表,是人數較少的團組之一,但我們提出的建議數量卻是最多的一批。今年我本人共提了17個建議,其中有一半來自民建聯。民建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研究部通過地區和界別工作用一年的時間收集香港各界意見,再經過研究提煉出24條建議。在人大會議上,分別由譚耀宗常委、葉國謙代表和我三人提出,我負責其中8條。同時,我還擔任新社聯﹙新界社團聯會——編者注﹚的理事長,過去一年新社聯也透過幾百個屬會和理事,收集了市民的意見,綜合起來今年共有9條建議,合共17條,屬於較多的代表了。按照有關規定,程序上建議可以上升為議案,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代表團議案,需要半數以上團員通過;一種是代表聯署的議案,需要30名以上人大代表聯署。這些議案會提交到專門的議案委員會,成為正式議案。

這次會議期間,非常感謝35名港澳全國人大代表,聯署支持本人提出“建議修訂《漁業法》,加強打擊非法捕撈問題”的議案。利用早午晚餐和休息時間,我和其他港澳代表交流意見,共爭取到35位聯署。這一議案最後得到專門委員會接納,成為大會491件議案之一,也是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審議的25件議案之一,我深感鼓舞和榮光。

如果沒有計時器提醒,代表發言可能停不下來

香港代表團不僅建議多,而且也是“話最多”的代表團之一,代表們建言議政非常踴躍,平均開會時間可能是其他代表團的1.5倍,有時甚至更多。為了讓代表們都有發言的機會,團長不得不作出規定:每位代表發言時限為6分鐘,講到5分鐘時團長響鈴一下,示意儘快結尾,1分鐘之後團長響鈴兩次,意味著必須立刻結束,如果還想繼續,就要重新排隊。各位代表們操著港式普通話,有時甚至夾雜着粵語、英文、潮州話、閩南話等,你言我語,熱火朝天。一位來聽會的領導看到這種情景很驚訝,團長開玩笑說:“代表們要表達的內容太豐富了,如果沒有‘叮叮’計時器提醒,發言根本停不下來,你到晚上可能都走不了。”

香港代表團兩會上的“港式風格”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的審議(圖:新華社)

發言直接、具體,甚至不留情面

香港代表發言不僅積極踴躍,而且還很尖銳。有時尖銳是因為語言習慣不同造成的小誤會。比如有一年,一位部長來聽會,有代表搶著發言,第一句就是:“部長,你們部門要檢討。”當時這位領導的臉色都有點變化了。在香港,“檢討”就是檢視、總結的意思,可要知道,在內地,一般只有犯錯誤了才需要“檢討”。後來這位領導半開玩笑地說:“我剛到這個崗位才一個月,你就讓我檢討,在內地如果到了要檢討的程度,可能很快就要下台了。”

香港代表團兩會上的“港式風格”

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本刊記者 魏東升 攝)

當然,更多時候代表們的發言內容本身就很尖銳,常常是具體、直接,甚至不留情面的。令我感動的是,有時候我們提出的一些建議,來聽會的領導不能馬上回覆,就會說回去再跟進,因此有的領導還會來第二次聽會。例如“兩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編者注)的官員就曾另外約時間到我們的駐地繼續聽我們的建議,或者和代表們在“兩高”跟進討論。後來“兩高”相關工作人員還專門加了代表的微信,經常溝通,有什麼事項我們可以馬上通過微信發給他們。去年底最高法在深圳舉辦徵求意見座談會及法院開放日活動,聽取來自港澳特區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這種互動做得非常好。港區人大代表培訓的時候,最高法周強院長還親自來講課,就算他有時來不了,也會派副院長出席。他們工作很窩心,每一個細節都做得很好。

積極接受採訪但又要引用精準

代表們也積極接受媒體採訪,宣傳兩會,建言獻策,可以說,香港代表團是最樂意接受媒體採訪的。大家與各媒體打交道,首先就是要準確傳達會議內容。韓正副總理與港區人大代表團會面時說,“港獨”會毀掉“一國兩制”。有傳媒記者從其他渠道聽到的是韓正副總理說“港獨”會毀滅“一國兩制”。“毀掉”和“毀滅”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相差千里,所以記者也懷疑,怕寫錯,採訪時就問我們領導到底用的哪個詞。我讀書的時候學的是中文、歷史,抄筆記寫得多,所以開會時做記錄就較全些。我就跟他們說,韓正副總理用的是“毀掉”這個詞,當時我在筆記裡記得清清楚楚。

總之,香港代表對履職懷有很大的熱情與擔當。大家知道,這次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因長期重病不幸去世。王敏剛代表身體狀況一直不太穩定,在飛機上已經不舒服。大家勸他請假,說大會肯定會理解和包容,但是他堅持參加大會。他說:“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履行職責開兩會。”孰料幾天後回到香港,王敏剛代表病逝,這也成為我們最後一次談話。王敏剛代表連任多屆人大代表,是慈祥的良師益友,深受各界支持和尊重,他的離世是愛國愛港陣營的一大損失。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精神鼓舞著我們、推動著我們為國家、為香港繼續積極熱情地履職盡責。

(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香港新社聯理事長)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4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史帥、李博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