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與港青團體共話灣區發展機遇

由城市智庫、港台青年創意聯會和香港寧德市同鄉總會青年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國家兩會+大灣區=香港發展新機遇”座談會,3月23日在香港教聯會教師會所舉辦。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全國政協委員高佩璇,前港區政協委員、前立法會議員陳鑑林出席會議並分享參與全國兩會後的體悟和感想。

兩會代表委員與港青團體共話灣區發展機遇

陳振彬和高佩璇不約而同地提到《外商投資法》對港人、港商的意義。陳振彬首先表示,兩會上“兩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令自己對國家的法制體系和執法效率更有信心。他接著指出,今年全國兩會通過“七個報告、一部法律”,作為其中唯一的一部法律,《外商投資法》中的“外商”定義雖然並不包括香港商人,但事實上“外商享有的優惠港商已經都享有了,港商還享有一些外商所沒有的優惠,比如CEPA”。

高佩璇則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政策顯示了國家對港澳的“偏愛”:“香港人今後在大灣區工作,一方面可以享受國民待遇,另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到香港稅制的優惠,僅僅這兩點,就意味著大灣區對香港青年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平台和機遇。”她提到,韓正副總理在兩會中的港澳分組討論時說,大灣區的便利措施現在只推出了8項,未來將會有更多便利措施陸續出台,“一項比一項更好”,因此香港的年輕人應該做好準備、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而總理工作報告中顯示出對民生、對行政管理、對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和細緻規範,彷如給港商打了一劑強心針,令大家今後能夠更加“放開手腳”去發展。自己作為一名港商,不僅可以享受港商待遇,還可以同時享受外商待遇和國民待遇,她笑言:“我本來想退休的,現在(有這麼好的待遇)還是先不退了。”

最後,陳鑑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和未來發展、與世界其它三大著名灣區的對比,並以頗具說服力的數據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的巨大潛力和優勢。


記者:羅影

編輯:莫潔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