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襲港!韓國瑜到訪的四大城市與台灣的淵源
台灣高雄市長韓國瑜
於今日(22日)到訪香港,
並將在隨後行程中陸續參訪
澳門、深圳、廈門三座城市。
在這股“韓流”席捲香港之際,
紫荊新媒體為您梳理
這四座城市與台灣的獨特淵源。
香港素來與台灣在經貿、文化和旅遊等領域交流密切。台灣是香港主要貿易夥伴之一,亦是香港重要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同時不少香港的企業也在台灣投資。2014年至2018年期間,香港與台灣雙邊貿易每年平均增長率為2.8%。2018年的貿易總額上升了1.3%。2018年,台灣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五大港產品出口市場;第五大轉口市場;以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同時,在2018年,香港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以及第二十八大進口來源地。
台灣遊客是香港重要的觀光客源,香港市民也把台灣視為理想的旅遊地點。2019年1月,訪港台灣旅客達159,680人次,在非中國內地短途地區市場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韓國。
港台兩地的文化藝術團體亦經常互訪交流。
澳門與台灣的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密切。一直以來,澳台之間透過經商、求學、就業、旅遊、通婚等方式,形成血脈相連的親密聯繫。澳門回歸後,澳台關係成為兩岸關係特殊的組成部分。多年來,澳門積極開展與台灣的良性互動,在兩岸關係中,擔當著獨特的角色。
台灣一直是澳門旅遊業的主要客源市場之一,2018年入境澳門的台灣旅客為106萬人次,呈微幅成長。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入境旅客數目為3,425,126人次,其中台灣地區旅客達到86,860人次,僅次於中國內地、韓國及香港。
此外,台灣也是澳門的主要貿易夥伴。
深圳是台胞往來祖國大陸的重要口岸城市,近年來,每年從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台胞約230萬人次,約佔大陸出入境台胞總數的1/4。此外,在深圳居住的台商、台灣技術管理人員及家屬超過了5萬人。
近年來,深台兩地人員交流日益密切。截至2018年7月,深圳累計引進台資企業6,138家,協議引進台資122.60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99.82億美元,在深圳外商投資中僅次於港資。
2018年7月24日,深圳市發布“深圳貫徹‘31條惠及台胞措施’政策匯編”。內容涉及18個類別共99項,基本涵蓋台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在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今後深圳將加強部門聯動,繼續擴大台資企業和台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並繼續推動在給予台胞同等待遇方面先行先試,不斷擴大深圳和台灣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後,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不斷擴大,福建省率先成為台商到祖國大陸投資的熱點。為了推進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加快改革開放進程,198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廈門杏林地區、海滄地區及福州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未開發部分為台商投資區。1992年12月,國務院又正式批准廈門集美地區為台商投資區。自此,廈門擁有三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
1994年,廈門市頒布《廈門經濟特區台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為廣大台胞來廈門投資、生活提供保障及服務。
2018年1月到10月,廈門全市新批台資項目657個,同比增長14.1%;合同使用台資11.3億美元;實際使用台資5億美元;廈台進出口貿易額33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批准赴台投資項目3個,投資額6458萬美元。
為貫徹國台辦“惠台31條”措施,廈門市於去年4月10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廈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惠台60條),並於6月5日公布具體落實案例,包括此前廈門市已給予包含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補助1000多萬元人民幣,各級財政共兌現對台青就業創業獎勵2572萬元人民幣等。
除了經貿投資,廈門更進行創新嘗試,聘請台胞擔任社區主任助理,讓他們進入本地社區實際參與社區治理和鄉村發展。
可以看到,
新上任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選擇了四座
對於台灣具有深遠意義的城市。
“拚經濟”絕非是
選舉前的一句簡單口號,
韓國瑜已經在用實際行動,
去努力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
相信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原則,
交流的大門會一直敞開,
高雄定會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
經濟日報、人民網、文匯報、
中新網、泉州晚報、
中時電子報、ETtoday新聞雲
編輯:史帥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