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的增長仍是世界含金量最高的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在今日(18日)上午舉行的體演文出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交流會上提到,儘管過去一年,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但他仍對國家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信心,其中一個重要的信心來源是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

2018年中國國内生產總值比前年增長了6.6%。楊健從四個方面闡述了6.6%增長的重要意義。

首先,6.6%的增長意味著中國繼續扮演了對世界經濟增長最大貢獻的角色。在世界的前五大經濟體當中,中國依然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大貢獻的經濟體,貢獻率接近百分之三十。此外,中國國内生產總值在世界全球GDP的指標當中佔的比例越來越高。楊健預估,今年中國GDP的比將在15%至16%之間,進一步縮小了與美國總量之間的距離。

其次,經濟總量的基數越大,繼續增長越難。現在增長一個百分點,相當於五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相當於十年前增長2.8個百分點。如果從增長量來看,2018年中國國内生產總值的增長量相當於澳大利亞去年一年的總量,實屬不易。

再次,從結構來看,6.6%的含金量更高。國家拉動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分別為外貿、投資、消費。2018年中國的外貿依然沒有下降,進出口總和為30萬億元人民幣。消費也表現不俗,去年消費對中國GDP貢獻率達到76.2%,比上一年增長了18.6%。而在投資方面,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增長達到16.1%,裝備製造業投資的增長達到11.1%,這兩個增長印證了6.6%的含金量。

最後,6.6%的經濟增長意味著我國人均GDP的進一步提升。去年我國的人均GDP達到9300美元,明年更有望達到一萬美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年,如果届時人均GDP能夠達到一萬美元的話,這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楊健總結道,透過解讀這個6.6%的增長,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個子長高的同時,也變得強壯了。


編輯:史帥、李博揚、李倩妍

校對:趙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