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仲森:加強在內地和海外推廣香港商業優勢 應對環球經濟不明朗
2018年環球經濟出現了不少變數,國際評論分析機構紛紛作出預警,展望2019年,可能會迎來更大的困難,這大抵是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政經界最關心的,可能是中美貿易摩擦往後的發展,因為這牽動著環球經濟前景的變化。縱然環球經濟受中美貿易談判影響持續不明朗,但這對投資推廣署可說是個重要時機,正因前方經濟局面有隱憂,我們更是加大力度在內地和海外積極推廣香港,讓他們知道在不景氣時,其實更需要在香港設有基地,善用香港的國際優勢,將任何經濟動蕩為業務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
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投資推廣署署長 傅仲森
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
近月來,國基會及經合組織均分別下調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市場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尤為關切,最近有評論就關注中國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創28年來新低。事實上,雖然中國經濟只佔全球生產總值約15%,但過去數載,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每年也超過30%,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對世界經濟穩定有相當大的意義。此外,中美兩國合共佔全球生產總值約四成,兩國經貿關係將左右世界經濟大環境。
縱然環球經濟受中美貿易談判影響持續不明朗,我們也沒有水晶球預視談判結果,但這對投資推廣署可說是個重要時機,正因未來經濟局面存在隱憂,我們更是加大力度在內地和海外積極推廣香港,讓企業對香港各方面的商業優勢有更充分更透徹的認識,讓他們知道在不景氣時,其實更需要在香港設有基地,善用香港的國際優勢,將任何經濟動蕩對業務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
香港固有營商優勢優越
香港位處亞洲的中樞,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由香港出發可於5小時內飛抵全球半數人口居住地,貫通世界各地及區內多個重要市場。內地及海外公司可以香港為商務據點,更有效管理海外業務。
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奉行普通法,司法獨立,為個人及企業提供有效的憲制保障。配合香港完善的基建設施,包括國際級的交通系統及完備的互聯網覆蓋,以及香港作為區內主要信息及通訊科技樞紐,凡此種種都有助企業抓緊亞太區內的機遇。
此外,香港人才薈萃,大部份香港人擁有高學歷及精通中英文,具國際視野及了解內地市場,配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包括企業家來港投資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為企業提供大量人才。
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理想的融資平台。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項基礎建設項目落實,香港可為參與這些項目的內地及海外公司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支援,以便他們為項目進行融資活動。
在港海外公司及初創企業數目持續上升
隨著過去40年中國不斷改革開放,內地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今天,香港已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及中企投資世界各地的重要雙向平台,更是全球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的地方,在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形勢下,香港各行各業正孕育無窮的商機。
香港人才薈萃,大部份港人擁有高學歷,精通中英文、具國際視野及了解內地市場,加上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為企業提供大量人才。圖為中環人流(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投資推廣署積極向內地及海外公司宣傳香港的營商優勢,尤其著重宣傳“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兩項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策略,為香港各行各業帶來的新機遇。事實上,我們最近公布的兩個統計調查結果亦顯示,香港仍然是內地公司“走出去”及海外公司拓展中國及亞太區業務的理想據點。
2018年,香港共有2,625間初創企業,比2017年增加18%,聘用人數較2017年上升51%,充分反映香港初創企業生態蓬勃發展。圖為亞洲最大科技會議RISE峰會在會展中心舉行,見證香港逐漸成為重要科技樞紐(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根據投資推廣署和統計處共同進行的“二○一八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結果,駐港的內地及海外公司數目有8,754間,較去年上升6.4%,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日本、美國、英國及新加坡;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金融及銀行業,及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等。受訪公司表示,簡單稅制及低稅率、資訊自由流通、自由港地位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等,都是吸引他們來港設點的有利因素。
另外,投資推廣署最近亦發表了“二○一八年初創企業調查”結果,報告指出香港共有2,625間初創企業,使用不同的共享工作空間或參與私人及政府推出的創業培育計劃,相比2017年增加18%;這些初創企業聘用人數,較2017年上升51%,充分反映香港的初創企業生態持續蓬勃發展。當中非本地初創企業佔35%,主要來自英國、美國、中國內地及澳洲;從事金融科技,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及物流科技,專業或顧問服務,及資訊、電腦及科技行業等不同範疇的業務。
在香港的海外公司及初創企業數目持續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香港的固有營商優勢及其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肩負的重要角色所致。
適時推出新稅策 把握灣區機遇
除了固有營商優勢,香港特區政府亦推出各項新措施吸引海外投資者來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當中包括於2018年4月實施的利得稅兩級制,企業首200萬港元利潤的利得稅稅率降至8.25%,其後的利潤則繼續按16.5%徵稅,以及推出吸引大型企業在香港設立研究中心及投資研發項目的超級稅務優惠政策。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亦創造不少新商機,投資者在香港設立業務據點,坐擁灣區內近7,000萬人口的龐大B2C(商業對消費者)市場,區內匯聚了不少創科公司,亦提供可觀的B2B(商業對商業)市場機遇。
我深信,香港會繼續吸引內地及海外投資者前來開展業務,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更多的企業來港投資,這一過程中亦將為香港締造更多就業機會,輾轉裨益本地的經濟發展。
2018年協助在港企業總數上升8.5%
投資推廣署於2018年共協助436間海外及中國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數目較2017年上升8.5%,創歷年新高,這些企業共創造5,268新增職位,數字比2017年上升3.3%。今年我們會繼續在主要行業及市場找尋合適的投資者,向他們清楚介紹香港固有的商業優勢,以及香港在“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迎來的新機遇。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3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史帥、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