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僅自身需要 更是世界需要
紫荊網(記者 馮琳)3月10日北京報道,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政協委員談新時代政協履職”主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您的創作植根於中國文化,同時也受到很多外國人民的喜愛,您是怎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
吳為山回答道,中國文化的優秀不僅僅在中國有影響,它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因為中國文化里所包含的這種普遍的情懷和智慧,以及創造力,是為全人類共享的。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外國人的喜歡,最重要的是他所依賴的、所根植的中國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歡。
吳為山表示,作為一名雕塑家,三十多年來,他是以中國文化名人、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為素材來進行創作,到目前已經創作五百多件,這些作品都在世界各地,也在中國大地上展示。這些人物飽含著中國文化精神,他們的臉上刻著中華民族歷史的滄桑,也表現出中華民族在人類發展過程當中最優良的道德品質,同時也體現了今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所以這些作品是受到世界歡迎的。
“在去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時候,我塑造的馬克思雕像,在德國特里爾,也就是馬克思的故鄉,矗立在那裡,有近萬人參觀,揭幕儀式上有150多家媒體去參觀、去報導,這說明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得到世界的關注。當時也有人提議要把馬克思雕像做成一個兒童時期的馬克思像,我說我要堅持把馬克思塑成所有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熟悉的形象,那就是長長的鬍鬚和頭髮,體現著他偉大的智慧,是個偉大的思想家。”吳為山說。
吳為山接著表示,“當然,我在這些年當中也創作了老子、孔子、杜甫、李白等等這些中華歷史人物的雕像,在世界許多國家矗立,特別是前不久烏拉圭的副總統訪問中國,他專門到我的工作室來邀請我把孔子、老子的雕像,把他們提到的雕像立到烏拉圭首都的廣場,而且跟我講,我們立在那裡的時候,要把這個地方命名為‘中國花園’ 。因為在前年,巴西把中國的孔子像立到了那裡,並把庫裡提巴市的市政廣場進行了改造,命名為‘中國廣場’,說明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中華文化的優秀會在中華民族偉大的藝術創造當中來體現,通過美的形式來體現。”
編輯:李博揚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