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灣區】施榮懷:推動香港長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養老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 施榮懷

【關注大灣區】施榮懷:推動香港長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養老

施榮懷

目前,有超過7萬名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長期居住於廣東省。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預料將有更多香港長者選擇於內地養老。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推算以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體性報告:長者》顯示,香港長者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12.4%上升至2016年的15.9%,香港人口將持續老化,65歲及以上長者,預計2036年將增加至31%,並進一步上升至2066年的37%。

在此背景下,香港長者養老壓力也逐步加劇。2016年,91.9%的長者居於家庭住戶,其餘8.1%則居於非家庭住戶(即老人院、醫院及懲教機構等)。獨居長者152,536名,佔整體長者人口的13.1%。此外,有293,308名長者(25.2%)只與配偶同住、337,623名長者(29.0%)與配偶及子女同住及226,801名長者(19.5%)只與子女同住。現時長者排隊入住政府安老院的名單已經超過3.5萬人,很多人排隊多年也未必能住進去,每年約有5,000名長者未輪到便去世了。

據特區政府估算,為滿足養老需求,未來40年將需興建1,200家資助養老院,到2041年需多3倍的護理員。

鑒於越來越多香港長者選擇回內地養老,特區政府分別於2013年、2018年推出“長者津貼廣東計劃”和“長者津貼福建計劃”,讓65歲或以上、選擇移居廣東和福建的合資格長者,能夠受惠於香港高齡津貼。目前兩項計劃已經惠及超過兩萬名長者。

此外,2015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長者醫療券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以使用醫療券支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的費用。自試點計劃推出至2017年12月底,約2,100名合資格長者曾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

香港養老成本高,空間有限,隨著大灣區建設的逐步完善,預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香港長者選擇在大灣區其他城市養老。現有如下建議:

一、支持港資在大灣區開展養老醫療產業。建議於廣東省內建立港人養老示範基地,建立醫療養老院試點,在具體項目中,探索兩地政策接軌、土地供應等具體解決方案。

二、逐步容許香港部分公共社會服務和福利在大灣區內使用。建議日後在大灣區內開放更多類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醫療點,探討在內地拓展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可行性。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容許香港公共社會服務和福利在大灣區使用。

三、加強內地與港澳醫療系統的聯繫。建議政策進一步放開,允許內地、港澳和國際醫生在大灣區內執業,鼓勵內地醫療數據和香港醫管局的數據對接,便利在內地的港人就醫。【關注大灣區】施榮懷:推動香港長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養老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3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史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