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高雲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絲毫不會動搖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絲毫不會動搖
——訪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
新中國成立至今、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家奮發努力、艱苦創業,在市場大潮中經風沐雨、搏擊風浪,成就了一個個業界傳奇。成立於1953年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以下簡稱“全國工商聯”),是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樑紐帶,是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營經濟的助手。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會長高雲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同時指出,新時代,香港企業仍然具有獨特地位和優勢,全國工商聯願與香港各類商會及廣大香港企業共同努力、共謀發展。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馮琳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同民營企業家們親切交流(圖:新華社)
高雲龍在江蘇高華科技集團調研
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的
顯著標誌和重大成果
記者: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如何評價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
高雲龍: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的顯著標誌和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民營經濟是解決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領域,每年平均提供1,00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國企分流人員和城市無業人員等群體,從業人員和新增就業崗位分別佔80%和90%以上,成為老百姓就業最主要的渠道,有效促進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營經濟是穩定增長、促進發展的重要力量,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在區域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方面的稅收比重遠超50%,促進了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民營經濟是創業創新、激發活力的重要主體,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持續激發市場活力,貢獻了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民營經濟還是培育精神、建設文明的重要平台,廣大民營企業家在長期艱苦創業過程中凝聚並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民營經濟是促進改革、鞏固執政的重要基礎,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作為“自己人”成為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力量。
民營經濟作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仍然將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圖為福建一家民營企業工人在生產製鞋面料(圖:新華社)
推動六大政策舉措落地落細落實
記者:去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這次會議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具有怎樣的作用和意義?
高雲龍:這次中央召開的高規格民營企業座談會,不僅是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在黨的歷史上也屬首次。對中國民營經濟來講,這次會議既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也具有“指南針”式的現實意義。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詳細回顧黨不斷解放思想、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演進和制度深化過程,充分肯定黨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強領導,再次重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絲毫不會動搖;詳細列舉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輝煌成績,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高度讚揚了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企業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對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和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力度深度前所未有,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關於民營經濟發出的最系統、最全面、最權威的聲音。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對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洞察,對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優勢、面臨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描繪了光明前景。
堅決否定錯誤言論,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習近平總書記直接批駁了“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以及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要求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對那些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的言論不要聽、不要信。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給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
深入分析經濟形勢,堅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剖析當前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且指出民營企業自身的不足,使民營企業家提高了分析問題的站位,看準了問題矛盾的原因,撥開了困擾發展的迷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並詳細列舉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有利條件。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黨必將領導民營經濟迎來更加光明的春天。
提出具體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營造更好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政策舉措,堅持問題導向,直擊當前制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矛盾要害,回應了廣大民營企業家普遍關切的熱點問題,指出了民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前進路徑。廣大民營企業家反映,這些政策舉措是繼續深化市場改革的“實招”“硬招”,是新時代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綜合性頂層設計,“含金量”很高,將更好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大家預期更穩,信心更足。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六大政策舉措。全國工商聯將如何進一步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幫助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高雲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政策舉措,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基礎上提出的,直擊當前制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要害,對黨委、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樑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工作主題就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下一步我們工商聯就是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政治任務,圍繞推動六個方面政策舉措落地落細落實,幫助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一是廣泛宣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結合改革開放40周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推介等系列宣傳活動,充分利用自有媒體和所屬“兩微一端”新媒體平台,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凝聚起民營企業家、工商聯幹部幹事創業、再立新功的強大力量。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對接,促進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促進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與公檢法部門溝通對接,促進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大宣傳優秀企業家事蹟,動員參與公益事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是廣泛開展調研活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工商聯深入民營企業了解情況,積極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企業改革創新。我們將繼續做好聯繫調研工作,組織各級工商聯圍繞服務促進兩個健康,深入基層和企業,傾聽企業訴求,通過報送調研報告、參與政策制定、提交提案議案、加強社情民意和日常信息報送等方式,及時反映企業現實困難和企業家合理訴求,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增強企業家政策獲得感。
三是推進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繫與合作,積極搭建常態化政企溝通平台,努力推動政企溝通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四是努力做好企業服務工作。主動創新服務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有針對性地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信息、人才、法律等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普遍遇到的創新難、融資難、維權難等突出問題。特別是要利用各級工商聯所屬商會,整合資源、內部挖潛,依托會員和龍頭企業搭建特色服務平台和共性技術平台,推動會員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是積極維護民營企業家權益。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精神結合起來,把推動產權保護和維權服務工作作為重要舉措,發揮全國統一的企業維權平台和全國工商聯法律維權服務中心作用,加大產權保護維權力度。
六是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及時傳遞中央精神,正確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加大典型宣傳力度,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對一些社會非議和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和錯誤說法,主動亮劍、堅決駁斥,及時澄清,厘清認識。
七是引導民營企業家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素質。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為統領,結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加大對民營企業家的教育培訓力度,引導企業家講正氣、走正道,做到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八是深入推進工商聯及所屬商會改革。我們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加快推進所屬商會改革和工商聯改革,克服和防止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努力提升工商聯凝聚力影響力執行力,真正把工商聯建設成讓企業家有“認同感、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方向感”的家園,把組織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港企為內地發展所作貢獻巨大且獨特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大量香港企業在內地投資興業並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如何評價香港企業為內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
高雲龍:總體看,40年的改革開放,香港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功不可沒。香港企業家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更是貢獻者,與內地企業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具體講,香港企業為內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獨特的。
一是帶來了市場經濟的觀念和經驗,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改革開放之初,內地很多人觀念還沒有完全轉過來,市場經濟的觀念少,而管理的條條框框很多。香港企業在投資興業的同時,也將他們熟悉的國際規則和有益經驗帶入了內地,這對內地市場經濟發展所起到的示範作用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
二是作為橋頭堡,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香港企業“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是我國對外開放之初的重要渠道和形式,是內地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橋樑和樞紐,是內地企業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資本國際化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助推器,帶來了大量出口訂單,促進了內地出口導向型製造業迅速發展。
三是引入資金和技術,起到了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國家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企業率先響應,積極北上,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如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和香港中國航空食品公司合資經營的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第一條合資高速公路(胡應湘投資的廣深高速公路)、第一家合資酒店(胡應湘在廣州投資的中國大酒店)、第一家五星級賓館(霍英東投資5,000萬元和廣東聯合創建的白天鵝賓館)等。更重要的是,他們敢為人先,在為內地經濟發展注入了資金和技術的同時,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更多的國際資本紛至遝來。
四是香港商會發揮了重要的中介和平台作用。香港商會歷來就有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等各類商會組織,積極與全國工商聯以及其他內地相關組織展開多方面多層次合作,為香港企業到內地投資興業穿針引線,牽線搭橋。比如香港中華總商會舉辦的培訓班,為內地培養了大批商會幹部。另外,廣大香港企業還積極投身內地社會公益事業,無償支持內地教科文衛體發展,廣泛參與扶貧濟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國家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企業率先響應,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圖為內地第一家五星級賓館廣州白天鵝賓館內景。白天鵝賓館由香港企業家霍英東與廣東聯合創建(圖:新華社)
記者: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您認為未來香港企業應如何進一步與內地攜手、共謀發展?
高雲龍:新時代,香港企業在與內地共謀發展方面仍然具有獨特地位和優勢,應當抓住機遇,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作出新貢獻。一是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為區域增長和國家發展再立新功。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香港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希望香港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香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基礎設施發達,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法律和仲裁國際化、專業化程度高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等優勢與內地企業研發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相結合,與內地企業一起抱團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二是繼續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國家新一輪高水平開放。要把香港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在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香港成為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中實現香港企業自身發展和提升。
希望香港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更加關心國家發展全局,維護國家政治體制,積極參與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為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全國工商聯願意與香港各類商會以及廣大的香港企業加強合作,共同努力,共謀發展。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3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史帥、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