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舉全省之力建好大灣區

紫荊網(記者 王昊)3月6日北京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6日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發言中強調,抓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是廣東的重中之重,廣東要舉全省之力,抓住大機遇,建好大灣區。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6日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會議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李玉妹主持,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飛,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光亞,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黃龍雲等出席會議。

李希表示,廣東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為新的起點,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要攜手港澳全面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他表示,要堅守“一國”之本,用好“兩制”之利,加強同港澳的協商對接。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想事、辦事、行事。在堅守“一國”之本的前提下,推動規則、制度、機制的銜接,多謀劃打通規則關隘的改革舉措和政策創新,充分發揮三地的比較優勢。加強深度對接,化差異為和而不同的優勢,要主動換位思考,加強同港澳的協商,有事要多商量,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實現中央要求、灣區所想、三地所長的有機結合。

李希指出,抓好規劃綱要的實施,是廣東的重中之重,我們圍繞中央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战略定位,结合大灣區建設的重點,目前已经梳理出了100多項工作,重點要抓好五方面的工作,第一,對標國際一流,攜手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重點突出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中心城市的建設,大灣區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全面支持廣州、深圳提升國際化、現代化的水平。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心城市的合作引領帶動珠三角城市的協同發展。二是要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協同港澳構建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打造世界級的機場群、港口群,形成暢通粵港澳,連接全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是抓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第二,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牽引,攜手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比肩國際一流灣區,關鍵要看創新。

第三,擴大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攜手打造“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區域,加強與港澳的開放資源融合,開放優勢互補,開放舉措聯動。要著力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要學習借鑒港澳的先進經驗,加快建立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推動大灣區投資便利化,灣區貿易自由化,人員、貨物的往來便利化。要攜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推動廣東的製造業與港澳的服務業“組團出海”,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人文領域加大投資力度,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和廣東故事。

第四,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攜手打造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對此,需要著重三方面,一是重大合作平台,要協同推進現有的合作平台建設。南沙要聚焦與港澳的科技創新、特色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前海要聚焦與香港現代服務業的合作,橫琴聚焦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合作平台建設上,要加強與港澳的溝通協商,充分的考慮港澳的發展需求。二是重大合作項目,加快推進規劃綱要明確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聯合投資開發機構和發展基金、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等重大項目,再謀劃打造一批體現合作成效的重大標誌性項目。三是規則銜接,找到三地體制機制的對接口,推動改革創新。

第五,堅持民生優先,攜手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加強公共服務政策對接,謀劃三地居民關注度高、受益面廣、影響力大的政策措施,著力為港澳同胞在廣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條件。高水平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大的空間,創造更大的機遇。


編輯:史帥

校對:莫潔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