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長陳如桂:深港創科合作區助要素便捷流動

紫荊網(記者 王昊)3月6日北京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6日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發言中表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迫切的就是要破除創新要素流動的障礙。為此,我們在深港邊界規劃建設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6日舉行全體會議,圖為廣東省代表團成員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陳如桂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全面推進,對於深圳而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深化深港澳緊密合作,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走廊的建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發展的能級。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有責任、有能力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他指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迫切的就是要破除創新要素流通的障礙。為此,我們在深港邊界規劃建設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努力在科研物質通關、科研資金流動、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把合作區打造成為創新要素流動最便捷、創新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陳如桂指出,圍繞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難點,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建設成國際開放創新的先導區,探索實施特殊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合作機制,促進人員、資金、科技和信息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為中國更好地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搶佔科技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探索新路。

陳如桂認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基礎的是要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深圳將進一步加強穗港澳等城市在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加快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國際創新體系。實施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强廣深港澳高等教育開放合作,打造大灣區創新創業的最佳首選地。

陳如桂表示,深圳正在規劃建設1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更多具有顛覆性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努力在人工智能、健康科技和新材料產品等前沿科技領域搶佔先機。

陳如桂另外指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重要的是深化與港澳的更緊密合作,在國家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正在謀劃出台一批便利港澳居民的服務措施,努力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盡可能享受市民待遇,為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搭建更多平台,創造更多條件。


編輯:史帥

校對:莫潔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