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
春和景明,海晏河清。三月的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港區36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與全國的兩會代表委員一道,共同討論國家重大決策,共同參與新時代的國家治理。
文|本刊評論員
香港同胞心繫祖國,長期以來通過兩會平台為國家建設、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國家治理。圖為去年兩會時,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圖:中新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政治協商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肩負著各黨派、團體、界別在國家層面政治協商的重要職能。全國兩會地位崇高、影響深遠,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香港同胞心繫祖國,長期以來通過兩會平台為國家建設、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國家治理。如1954年,北京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時來自香港的僑界代表徐四民和工聯會理事長張振南被邀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與會。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4名港區代表以廣東省代表的身份參與全國人大。回歸後的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港區代表開始正式以香港特區代表團身份參與全國人大。而香港人士參加全國政協,也是從個人身份獲邀,過渡到循“香港同胞”界別參加,再接著以“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和其他相關界別身份參加。港區兩會代表委員,秉持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既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又參與香港社會事務,發揮著雙重積極作用,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回歸後,已經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香港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全面深入,而中央也更重視香港的參與,分配予香港更多的兩會代表委員名額。從本次全國兩會看,港區人大代表有36名,在全國代表中佔1.2%;港區政協委員更多達200餘人,在全國委員中佔比高達10%,顯著超過香港在全國佔0.5%左右的人口比重,體現了中央對港人的充分信任。
去年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對香港同胞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為香港同胞參與國家治理指明了方向,也為香港同胞進一步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巨大動力。
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要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原則,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提高管治能力和水平。“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必須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牢固樹立“一國”意識。“一國”是前提,是根本,要把堅守“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結合起來。同時,必須堅定捍衛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尊重和維護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築的憲制秩序,加強開展國民教育和憲法學習,增強國家意識,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和機制,切實提高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和香港社會事務管理的管治能力和水平。
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要關心國家發展全局,維護國家政治體制,積極參與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香港自回歸之日起,就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作為國家的一部分,香港要心懷祖國,關心全局,自覺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好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港澳實行資本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利用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這一參與國家治理的重要平台,共同推進實現“兩個建設好”的目標。在參與國家建設發展和貢獻“香港所長,國家所需”方面要更加積極主動。不久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標誌著大灣區建設已正式啟動。大灣區建設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最新實踐,為香港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實現自身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動力,為港人開闢了追夢圓夢的廣闊平台。建設大灣區,必須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在借鑒世界上其他灣區成功經驗的同時,開動腦筋、敢打敢拼,大膽闖出一條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新路。
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要積極支持國家參與全球治理。近年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國方案”持續為全球治理注入新動能,獲得廣泛國際讚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港澳人士還有許多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的優勢,可以用多種方式支持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其法律、制度與國際社會高度接軌,擁有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在支持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方面具有特殊優勢,通過助力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維持和平發展的國際大環境,定能為香港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正式開局,香港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已然站到了一個歷史新高點,廣大港人正與祖國同胞一道,共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勇拼搏,再創輝煌。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3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倩妍、史帥、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