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來了!港區代表委員提多項建議提案
2019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注目。
對於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也做足功課,提出多項方便港人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建議和提案。
四方面加強大橋旅遊配套
——粵港澳三地政府要從觀景、導賞、購物、規管四方面,加強大橋旅遊配套。
——聯手加強規管旅行社出團,也要放寬特許巴士和粵港、港澳跨境出租車配額,在人工島規劃多層停車場以便更多“自駕遊”車輛使用大橋。
——進一步推進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全面帶動來自歐美、東南亞等地的抵港旅客取道大橋前往區域內其他城市。
——支持民間商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官方及民間商會的信息及資源共享。
促進香港和内地資歷互認的對接工作,促進粵港兩地人才交流,爲灣區廣大職工謀福祉。
——粵港兩地政府設立大灣區職業技能合作及溝通工作架構,組成一個由工會參與、官方支持的平台。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内職業資格互認”提案提交。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
打造港人社區“香港村”
——建議在珠海、中山、惠州等鄰近香港的廣東省城市尋覓社區用地,興建只供港人居住的房屋,打造港人社區“香港村”。引入香港模式管理營運商場、街市、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
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
融合香港與内地經驗,在灣區建立制度創新中心。
——在國家可以接受的條件下,通過香港将國際級制度、管理技術、行業标準等,引進到灣區内,結合現有的規則,創新融合爲新的制度,在灣區内“先行先試”。
——推廣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标準,輻射到内地其他省市。
“冀簡化認證手續便利港人,望港人傳承中華文化” ——香港年輕人應該多到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及發展,建議政府推出簡化專業資格認可手續,便利港人。 ——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提出建議,期望香港利用國際化的優勢將中華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全國政協委員郭炳聯
“兩個體制,三個關稅區,三個貨幣區”,這一方面賦予了大灣區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給三地的協調造成了一些困難。
——粵港澳三地建立協調機制應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堅持中央統籌與地方負責相結合,加強中央對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頂層設計,明确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張華峰
創新金融機制 打通兩區九市金融脈絡 ——打造“大灣區金融創新區”,構建一套專門適用大灣區城市之間的特殊金融體制機制,打通兩區九市的金融脈絡。
——盡快落實“債券南向通”、交易所買賣基金通和“新股通”,研究發行綠色債券等,以配合大灣區投資融資需要。
民建聯24項建議和提案涵蓋六大範疇
香港民建聯在記者發布會中,向大眾宣布於全國兩會期間,即將提出涵蓋六大範疇的24項的建議和提案,助力港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 便利生活就業,優化稅務安排 1.為香港市民提供內地身份證 2.在內地建設港人社區 3.豁免內地港人境外徵稅 4.容許香港銀行處理港人內地業務 5.建議內地法院持續做好解決執行工作 建設灣區,放眼全球 1.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統一資訊平台 2.建立大灣區創業配對平台 3.建立大灣區顧問制度 4.支持港人參與國際事務 改善跨境交通安排 1.優化空域安排 2.優化香港人進出內地邊境的制度 3.優化高鐵票價與運作 4.放寬跨境車牌申請 推動醫療安老發展 1.加強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2.合辦更多醫療結構 3.擴大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 改善營商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 1.建立“大灣區綜合農村” 2.支持修订《漁業法》 3.逐步放寬香港海味進入內地的檢疫標準 4.保障香港消費者利益 保護動物,推動環保 1.加快推進穿山甲行業轉型升級 2.全面禁止犀牛及其製品制貿易和利用 3.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管理
資料來源網絡 編輯:李倩妍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