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預算案:備足糧草建設國際科創中心!
27日,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提交二零一九至二零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在預算案演辭中,他提到特區政府在新一年度將繼續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從以下六大領域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創中心。
科技園公司在將軍澳工業邨發展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支援及推動對數據服務有龐大需求的智能生產活動和高端製造業。 另一方面,數碼港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一個超過一千二百間公司和初創企業的數碼科技生態系統,並培育了五百多間初創企業。我會預留五十五億元用作發展數碼港第五期,以吸納更多具實力的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進駐,也為年輕人提供投身創科界的途徑。擴建項目預計可提供約六萬六千平方米樓面面積,以及包括辦公室、共用工作間、會議場地及數據服務平台等設施。我們會着手進行法定城市規劃程序,以期項目可以在二零二一年動工,預計最快於二零二四年竣工。
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會是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大本營。我在去年預算案預留二百億元,用於創科園的第一階段工程,目前進展良好,目標是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為第一期上蓋發展提供首批土地。創科園會為香港創科的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基礎設施。
我會適時增撥資源,確保創科園如期發展,創造世界級科研樞紐。
研發是創科的根本,而香港在科研範疇擁有獨特優勢。政府去年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一百億元,支援基金現有各項資助計劃持續運作,並推行多項新措施,推動本港研發活動。此外,《施政報告》宣布,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的研究基金注資二百億元,提供充足經費。
政府在科學園斥資一百億元建立的兩個創新平台,即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正是憑藉上述的優勢,引進海內外頂尖科技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與本港同業共同從事研發,並可向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研發資金。
在應用研發方面,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會獲得培增的資助,進行更多科研及研發成果轉化工作。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計的五年,額外撥款不少於八億元。
推動科技經濟,不能缺少科技企業。為鼓勵更多企業在本港從事研發,政府已為企業合資格的研發開支,提供兩級制額外稅務扣減,企業在二零一八年四月一日或之後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將可享有稅務扣減。
大學的科學探索和學術研究,是本港創科的根本。我會預留一百六十億元專款,供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增建或翻新校舍設施之用,尤其是添置必需的科研設備如實驗室,讓大學生及科研人員可在最佳環境下進行教學及研究活動。我期望大學在發展或提升硬件時,特別留意並優先考慮創科的需要,務求使教研配套切合培養科技人才的目標。
面對全球對科技人才的激烈競爭,我們去年六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加快輸入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活動。參加計劃的企業須同時聘請本港員工及實習生。計劃推出至今已批出超過二百個配額,我們會在今年上半年檢討推行細節。
研究員計劃至今已資助超過三千七百名本地畢業生,加入創科行列。去年推出的博士專才庫,亦已資助超過三百五十名博士後專才在研發崗位工作。為吸引更多本地畢業生投身創科行業,我們會由即日起提高研究員的每月津貼額。
即日起把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的資助期上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即科研機構或企業可聘用有關科研人才三年,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在其進行的科研項目上發揮所長。
住宿是網羅科研人員時面對的一個問題。科技園公司正在興建創新斗室,為科學園的租戶、培育公司或訪問科研人員,提供約五百個靈活設計的住宿單位,惠及科技人才。項目預期在二零二一年或之前落成。
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為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我會動用五億元,在未來三個學年推動“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向每所資助中學提供一百萬元,讓他們自行購置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專業服務,以及舉辦更多相關的課外活動,加深同學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例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務求在中學階段已為年輕人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除提供財政資助,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提供協助。
科技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是創科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推動研發成果的商品化和應用,以及創新意念開發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在二零一四年推出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至今已支持一百八十八間由大學團隊成立的初創企業走出校園,當中部分企業成功獲注資超過三億元。
由二零一九/二零年度起,我會把每所大學的資助上限,由現時每年四百萬元提高至八百萬元,進一步培育大學初創企業。
去年我預留七十億元,加強科技園公司對租戶和培育公司的支援,當中部分資源用於擴展創業培育計劃,反應踴躍,至今已收到超過一百二十個申請。另外,科技園公司在二零一五年推出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與天使或風險投資者以配對形式,共同投資於科學園的租戶和培育公司。基金的五千萬元資金已全數投資於九個項目,吸引共同投資者投入超過六億七千萬元。
科技園公司會再接再厲,擴大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至二億元,扶助這些公司茁壯成長。
我在去年預算案向數碼港注資二億元,加強支援數碼港的租戶及初創企業。
數碼港已將培育計劃的財務資助額提高至五十萬元,並推出海外及內地市場推廣計劃,提供額外二十萬元財政資助。
數碼港亦推出了易着陸計劃,以優惠租金吸引跨國公司進駐數碼港,設立辦公室和研發單位。
為鼓勵私營投資者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政府成立了為數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我們已在去年年中選出六個共同投資伙伴,並已陸續收到共同投資建議。 《施政報告》提出向科技園公司增撥二十億元,在工業邨興建先進製造業所需的專項設施,以配合更多生產商在香港從事生產。
我們計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二十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
這些發展實體高端生産的措施,有助改善經濟結構,減少對服務業的依賴。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會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在今年下半年推行措施。
過去一年,我走訪本港五所研發中心,對應用研發工作有親身了解。我感受到香港在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和技術轉移,以帶動產業發展及再工業化方面,例如先進物料、納米科技、微電子等範疇,極具潛力。我主持的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將會研究適當措施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政府致力為創科發展拆牆鬆綁,並為採購創科產品和服務營造更大的空間。
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會在今年四月推出,增加具創新建議標書的中標機會。
此外,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已展開工作,檢討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法例。
文字來源於2019-20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演辭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