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福建可從四方面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協作
紫荊網(記者 俞鳳瓊)3月14日北京報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福建發展帶來新機遇。建議從政策、產業、經貿及科技創新等四個方面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互動協作。”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教授說。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
日前,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黃茂興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福建發展帶來三個方面的機遇:首先,為深化閩台融合發展提供新思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指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模式對閩台融合發展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其次,對福建高質量發展具有輻射效應。《綱要》提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至泛珠三角區域其他省區的交通網絡,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依托沿海鐵路、高等級公路和重要港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聯動發展。福建既處於泛珠三角區域,又屬於海峽西岸,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深化閩港、閩澳新一輪交流合作,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再次,促進海絲核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良性互動。福建是海絲核心區。今年,福建將實施絲路海運、遠洋漁業基地等七大標誌性工程,這些都可以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對接合作和有效銜接。
福建應如何抓住上述機遇,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互動協作?黃茂興建議,應從政策、產業、經貿及科技創新等四個方面入手。政策方面,要全面梳理福建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狀況,明確合作領域和項目。有關部門要盡快出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規劃。產業方面,應主動承接、吸納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服務業的輻射和轉移。深度推動金融、物流和旅遊等領域的合作。經貿方面,可與粵港澳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取長補短,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挖掘合作深度。科技創新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將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福建正在打造福廈泉科技創新走廊,可以主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在優化創新布局、培育和引進創新人才等方面互動協作。
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黃茂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民營企業帶來更多機會,包括:有助於福建企業上市融資、有助於福建企業創新引資模式、有助於福建企業“走出去”,等。“以上市融資為例,目前有近90家閩企在香港上市,融資超過1000億港元,居內地首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掀起又一輪閩企赴港上市潮。”黃茂興說。
編輯:周琦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