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紫荊網(記者 高峰 莊蕾 馮琳)3月13日北京報道,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3月1日,在北京出席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表示,會議上通過了八項便利港澳居民的政策。這些政策也成為兩會期間香港代表委員討論的焦點之一,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則是“港人港稅”的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亨利表示,“港人港稅”是大灣區製度融合的新嘗試,透過頂層設計的機制,展示三地大膽闖、大膽試的精神,提供更多便利人才往來的基礎條件。下一步要多作推廣,讓年青人了解大灣區有哪些機遇,並考慮逐步開放“港人港稅”予更多行業的人才。在具體操作層面,“港人港稅”是實際貼地,規定於內地境內逗留不足24小時不計作一日,並且在適用於大灣區九個城市,充分考慮了香港“打工仔”的生活節奏。加上,在內地連續四年居住滿183日,只要在第五年單次離開內地超過30日,就可以重新計算,毋須繳納,港人可安心不會被雙重徵稅。人才可居住在香港,每周五天通勤至大灣區內地9城市工作,並獲補貼稅款差額,大大增加了在大灣區內地9城市工作的吸引力,有利建構大灣區共融的生活圈。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亨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龍安表示,日前通過八項便利港澳居民的措施,包括香港“高端人才”可在大灣區9巿獲個人所得稅差額補貼,變相享受“港人港稅”;放寬183天徵稅規定的計算方法,某程度上響應港人的關切,顯示中央積極為大灣區建設創造有利環境。但新措施只適用於“高端人才”,香港有不少意見認為,“港人港稅”是港人到內地發展的必要條件,措施不應只限“高端人才”。此外,“港人港稅”政策,值得大力向其他城市推廣,吸引更多港澳專業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潮中,助推國家各城市均衡發展。內地應打破繁複的報稅、繳稅安排,在“一國兩制”下設立更便利的合併計稅方法,讓遊走於3個獨立稅區工作和發展的港澳人士,可以一次過完成繳稅責任。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龍安


港區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表示,“港人港稅”是一種俗語,是為了讓大家一听就明白。其中的“港稅”並不是要國家來改稅,而是通過差價補貼的方式讓年輕人感到沒有吃虧,這樣他就有動力去大灣區內地9城市生活就業。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胡劍江表示,在大灣區實行“港人港稅”是粵港澳相互融入的重大舉措。香港作為科創中心、金融中心,有很多內地建設需要的人才,“港人港稅”政策就是為大灣區建設吸引人才,正如現在前海等地就已經推出“港人港稅”政策。這一政策並不是說香港人有特權,不繳納當地的稅收,而是因為這些人才有特殊的才能,當地政府因此給予他們內地與香港稅收差額的一個補貼,令他們可以在大灣區內靈活流動。所以,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對於大灣區人才的整合會發揮重大作用,為大灣區的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胡劍江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健鋒表示,若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優化灣區的稅制,例如全面落實“港人港稅”,將可讓港人都感受到大灣區建設有利於他們北上工作、生活,可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方式,更好地實踐理想。事實上,除了香港的高端人才,香港有很多年輕人、基層人士、中產人士等亦有興趣到灣區內地9城市工作;“港人港稅”的全面落實將可加快區內的各級人才和勞動力流動,為港人在大灣區內地9市發展提供更便利條件。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健鋒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張華峰表示,如要吸引港人前往大灣區其他城市工作,稅務安排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故我歡迎剛出爐的大灣區發展綱要,就港人在內地工作超過183日要交內地稅的規定,放寬至不足一天不計入183日之內,但最好能進一步擴大稅務優惠,令金融服務界專才也可在內地工作只交港稅。


港區代表委員關注“港人港稅” 冀望稅制繼續優化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張華峰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彭長瑋表示,“港人港稅”是我們過去一直在爭取的,目前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說港人在內地逗留不夠24小時,不計算1天。香港市民希望能夠在內地工作,繳納香港稅,但能不能實現還需要多方面的探討。當然,隨著港人在內地的收入越來越豐厚,繳納一點稅也是可以接受的。整個大灣區對國家的稅務有很大的影響,希望將來會出台一些對港人有特別優惠的政策。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彭長瑋



編輯:李博揚

校對: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