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5G 重在擴展內需

  2019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國家在科技經濟領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8年3月5日所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中國在「第五代」通訊技術(5G)方面的發展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中國通訊科技 續步自主創新

  在全球通訊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數碼傳輸由「第二代」網絡(2G)開始,每當通訊業界推出新一代網絡的標準,信息傳送的質量、速度及安全性都會大大提升,全面優化用戶的服務質素。從操作層面而論,2G增強移動電話服務功能,用戶利用2G網絡可以傳送文字(SMS)及簡單圖案(MMS)信息;「第三代」(3G)促進移動互聯網,用戶利用3G網絡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第四代」(4G)促進社交網絡,用戶利用4G網絡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互通;5G促進「物聯網」,萬物皆可裝備通訊功能,互相協作完成共同任務。

  概括而言,中國在2G/3G期間,經濟頗為落後,難以自主創新,因此在國際科技舞台上只是「跟跑」,主要充當生產商角色,以「原設備製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模式代客戶生產。在3G/4G期間,中國經濟及科技水平雖然已略為提升,但是實力還不及其他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科技生產在全球以「並跑」為主,中國內地的廠商以「代客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ODM)模式接受外國客戶委託,替他們生產貨品,並提供設計等增值服務。

  踏入5G世代,中國科技產業起飛,跨國大型企業例如華為及中興均擁有自己的原創技術,在環球市場開始處於「領跑」地位。在這狀態之下,廠商推行「原品牌製造」(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OBM),一手包辦產品設計、製造,及品牌的市場定位。一般來說,OBM在成本控制及產品售價上有較大話語權,毛利率較OEM及ODM優勝。由此可見,李克強總理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的科技發展策略正在逐步落實。

中國發展5G 重在擴展內需

在技術層面上,5G的速度比4G可以快100倍之多。以實體交通作比喻,若然4G是一條只能容納單線行車的公路,5G就是擁有100條線道的公路


掌握先進技術 中國5G可領跑

  有國際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專家指出,未來哪家通訊企業能掌握5G技術,便能控制環球經濟。

  5G為何如此重要?在技術層面上,5G的速度比4G可以快100倍之多。以實體交通作比喻,若然4G是一條只能容納單線行車的公路,5G就是擁有100條線道的公路,可以容納比4G公路多達百倍的車流量。換個角度看,由於5G擁有極寬的空間,遇上塞車的機會自然減低,車輛也可以在公路上極速奔馳。把比喻套回5G通訊世界中,當移動電話下載信息時,流量變得更大更快,用戶在觀賞網上電影、參與網上羣體遊戲等實時活動時,再不會因現時寬帶不足而被迫接受「窒下窒下」(斷斷續續)的服務。

  從應用層面看,當公路寛闊了,便能容納更多各式各樣的車輛,包括電單車、房車、巴士、大貨車等,亦可以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務。同樣地,5G技術能支撐五花八門的網絡服務,尤其是促進「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應用。

  建設「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全球各地的目標,也是香港政府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四大重點之一,而當中「物聯網」正是「智慧城市」的關鍵促成技術(Key Enabling Technology)。顧名思義,在「物聯網」城市中,萬物互聯,目的是為提升城市效能。例如,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車與車互聯可減少相撞風險;無人駕駛汽車與智能燈柱互聯進行自動導航以提高準確度;政府將可以透過「物聯網」收集的環境數據進行環保等「智慧城市」應用。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物聯網」世界,每一個人身邊將環繞著五千枚設有5G功能的遙感器,由此可見5G科技商機處處。以今天全世界76億人口計算,全球可能需要多達38萬億部5G「物聯網」設備,光是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已有7萬億部裝置之需要。

  再者,在商言商,現實世界中任何車輛使用私家公路,必須繳交路費,此道理同樣適用於通訊世界。由於未來5G市場非常龐大,全球包括中美的通訊企業無不垂涎三尺,虎視眈眈。然而,華為及中興合共擁有全球60%的5G科技之專利權。因此,若然美國通訊企業要生產5G產品(例如蘋果公司生產下一代5G移動電話)的話,必須向中國企業支付龐大的專利費用。由此看來,美國在4G通訊科技市場的領先地位,到了5G時代將會被中國所取代。根據現時的發展趨勢,中國可以在國際資訊及通訊科技市場「領跑」,成為產業「一哥」。


5G國際化受阻 轉向擴展內需

  成功的創科產業是由市場主導的,互聯網產業是典型的例子。儘管互聯網在操作上隱藏著不少安全風險,例如虛假信息、資料盜竊、侵犯私隱等高危網絡現象,但互聯網應用確實已滲透全球每一角落,時至今日,已經無人能擺脫此科技,中國亦不例外。

  同樣的道理,5G技術在未來的物聯網世界將會產生類似的效果,5G技術強國便將主導世界經濟。為此中國毫不猶豫,近年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倡議開拓國際5G商業市場,目的與美國於20年前推廣互聯網產業同出一轍。中國政府在經濟策略上甚具遠見,可惜樹大招風,美國對5G發展同樣虎視眈眈,結果「中國製造2025」規劃迫使美國多番出手阻攔,令中國在發展過程中處處碰壁,不太順利。

  「中國製造2025」規劃鋭意發展5G技術及利用它來擴拓國際工商業市場。不過,此言一出,立即觸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神經。他上任後指令華府連環出招,包括挑起中美貿易戰、打壓中興及華為等中國國際通訊巨擘、不斷遊說歐盟國家抵制中國5G技術等霸凌行為,目的是及早阻止中國繼續發展5G,避免中國控制全球通訊(而至創科)市場,危害其世界經濟一哥之地位。

  筆者估計,美國於2019年將會變本加厲,中國科技企業在持續受壓之下,必須自強不息,正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所道:「困難與挑戰,讓華為更堅強。」筆者欣悉中國內地各省政府上下一心,根據內地傳媒報導,21個省政府於2019年年初的兩會會議中不約而同地把開拓5G商機列為2019年的重點經濟發展目標之一。

  在美國及其盟友聯手夾撃的艱難形勢之下,中國被迫減慢歐美5G市場的發展步伐。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亦改變策略,加強擴展內需,避免過分依賴歐美國家而失去自主發展的地位。筆者認為這是明智之舉,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需求量不言自明,例如中國的網購、移動支付等生意在過去十年隨著移動裝備的普及而大行其道,帶來無限商機。再加上中國政府向來實行從上至下的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效率甚高,在內地創造5G 商業市場自然遠比在歐美更容易、更快。當市場成熟了,有麝自然香,歐美國家便自然會爭相加入市場,屆時它們便再無法抗拒使用5G制式。筆者認為,既然當日美國能成功創造互聯網經濟,未來中國領導5G市場的設想亦非天馬行空。

中國發展5G 重在擴展內需

踏入5G世代,中國科技產業起飛,跨國大型企業例如華為及中興均擁有自己的原創技術,在環球市場開始處於「領跑」地位


香港把握良機 參與大灣區5G發展

  國內5G市場發展是中國之所需,各省政府紛紛在各自兩會中公開表態,全力支持中央,把開拓5G商業市場納入為年度工作計劃。以廣東省為例,省長馬興瑞於1月28日省人大會議中提出在珠三角城市群啟動5G網絡部署,加快5G商用步伐。筆者認為,這計劃明顯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息息相關,香港政府應積極探討,如何發揮自己之所長,與粵方配合,協同發展及促進灣區5G經濟。

  筆者進一步建議,特區政府應在接壤深圳的河套地區興建「大灣區先進智慧城市試驗基地」,利用香港城市設計之長,開設「智慧城市」應用示範區,區內廣泛應用物聯網(IOT)科技,進行全面城市優化,並支持共享經濟,促進創科文化。此外,香港還可利用自身的醫療服務之長,開設「智慧醫療」示範應用區,實現遙距實時診症及手術。這應用將對兩地融合大有作為,尤其是未來當越來越多香港退休長者在粵定居時,他們便可以透過5G網絡,在粵方實時享用港方服務。

  一直以來,「以香港所長,配合國家所需,開拓國際商機」是香港與內地發展的共同目標。國家雖然遭遇了5G國際市場受阻的問題,不過憑藉大灣區的龐大內需市場,加上香港國際化的軟實力優勢,必然可以協助國家走出困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及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爭取這次發展機遇,為國家做出貢獻之餘,自身也可從中受益。

係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