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姚祖輝冀兩地交往更便利

紫荊網(記者 王昊)3月10日北京報道,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是全體港澳委員代表們關注的重點,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接受紫荊雜誌社記者專訪,分享了他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關注的議題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


姚祖輝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們最關注的議題,就如何將香港融入大灣區,代表們提出了很多建議。他指出,代表們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在居住、交通、教育跟醫療這4方面提了很多的建議。總而言之就是希望能夠讓港人更容易的在粵港澳大灣區裡工作和生活。在他所提出的建議中,一條比較重要的正關乎每天香港來往內地的車輛的通過問題。香港目前有五個口岸與深圳通車,但按照相關規定,很多往來兩地的車輛只能固定從一個口岸通過,這就給需要駕車往來兩地的車輛和人員造成了不便。“比如想到深圳東部辦事,但自己的車只能從位於深圳西部的口岸通關,這就令過關後的車程徒增了至少1小時”,他說。所以他提出建議之一就是希望未來香港與深圳可以做到“五關通車”,讓往返粵港兩地的香港車輛可以在五個口岸自由通關,以此加強兩地人員交往的便利性。他認為,藉助科技手段和廣東省方面的政策法規配合,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


他另外表示,也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私家車的港人能夠較容易地獲得指標,能夠從香港駕車去廣東省自駕遊,“整個廣東省有將近18万平方公里,全香港的私家車大約35萬輛,我們覺得廣東省有這種容納能力。”


姚祖輝關心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香港青年該如何融入國家,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正是一個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的非常好的機遇。“香港青年人最關心的就是‘三業’,也就是學業、就業、創業。從我的角度來看,就是如何幫助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內實現‘三業’”他說,比如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的高校就讀,也希望廣東的公務員體系可以聘請內地高校畢業的香港學生。另外就是我們一直致力爭取的“港人港稅”。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通過的便利港人的系列便利措施中,就包括“港人港稅”、出入境便利化、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創新創業等。姚祖輝表示,這些措施都可以讓香港青年比較容易的在大灣區建立自己的“三業”。   


創科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之一,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也提出了“再工業化”發展方向。“我的工作及涉足製造業,也涉足服務業,所以我更關注在大灣區內,香港應該如何用科技改變製造業。”姚祖輝說,推進“再工業化”,就香港的特點來說,大量用地、大量使用人力的傳統製造業已不可能發展,必須發展高附加值的新興工業,也就是類似蘋果公司的模式,將上游科研產業化,結合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特點將產品投向市場。與此同時,他認為,現在必須注意到一個趨勢,就是在高附加值的產業里,製造業和服務業結合得越來越緊密,製造業只是其中一環,最終都將走向服務業。姚祖輝說,“就像蘋果公司,它的利潤只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電子產品的銷售,其他則來自APP、音樂、電影等的下載收入。”他認為,就香港自身特點來說,金融科技是“再工業化”的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比如香港可以根據國際認可的標準設計金融科技產品,然後由工程師在深圳製作完成,產品可以在香港金融企業應用,也可以經由香港推向世界。其盈利模式可以是產品銷售與售後服務相結合,發展生物科技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既符合香港自身的特點,也有助於帶動整個大灣區的科技發展。



編輯:李倩妍

校對: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