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可期!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 共享經濟成果

香港宏愛會於5日在北角石獅市旅港同鄉總會舉辦“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主題講座。講座邀請了全國港澳研究會員、“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副主席張思穎作為主講嘉賓,活動由香港宏愛會主席曾卓兒發起。


明日可期!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 共享經濟成果

曾卓兒向張思穎贈送紀念品


講座中,張思穎從三個方面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一、香港定位及優勢;二、藉助9個城市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三、思考大灣區未來5年、10年發展機遇


明日可期!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 共享經濟成果


張思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及“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迎接Big Data與大灣區大時代是發展趨勢。粵港澳地區擁有強大的產業基地,具有成為科技創新的科研基地與國際樞紐的潛力。


她指出,香港特區政府由2016年開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至今已投放創科發展資源承擔額超過1,000億元,集中發展智慧城市、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四大範疇。近年來特區政府以“再工業化”的方式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其中包括活化工廈等方式,有效推動了創科基建,為香港發展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


明日可期!深度透析大灣區發展機遇與新挑戰 共享經濟成果

香港四個工業基地


此外,她講到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方面,撥款5億元為中學生打造“實驗IT計劃”等有關創新科技的教育計劃。


在藝術文化產業方面,特區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在2019年至2020年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10億元,把電影制作融資計劃的製作預算上限提高至6,000萬元,每部電影的資助上限提高至900萬元。


在5G產業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開發科技園及五大研發中心,為灣區內提供就業機會,各地政府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人才,戰略性壯大新興產業發展等。


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

支持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紡織及成衣、資訊及通信技術、汽車零部件、納米及先進材料等五大研發中心。

以及香港科學園、香港數碼港建設。支持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推進香港、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設。


此外,張思穎提及大灣區即將放寬多項政策,包括強化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台;推動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建設世界級機場;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鼓勵港澳居民中擔任國內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以及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等,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新挑戰。




記者&攝影:李倩妍

校對:周琦 史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