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香港科技園公司成立於2001年,一直配合政府創科策略,推動初創文化,營造創科氛圍,以創新科技為香港經濟揭開新局面。這些年來,科技園孜孜不倦,在創科社群內擔當幾個重要角色。我們既是創新創業的孵化器,亦是科研技術的“領航員”,當然更少不了奔走於海內外,聯繫各企業、機構協商合作,推動並促成創科投資等。隨著中央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未來日子,科技園會強化這些角色,不僅協助香港,亦會與大灣區各機構組織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科技園董事會主席 查毅超

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查毅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古語,道出了求新變易是人類文明前行的關鍵,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創新科技就是“轉變”全球的鑰匙。中國正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自回歸祖國後,已積極推展科技革新,近年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創科及大灣區發展,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希望以這四個城市,作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為香港各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未來日子,香港科技園公司不僅會繼續協助香港,亦會與大灣區各機構組織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香港科學園是香港最主要的科技研發和創科培育基地之一

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綜觀世界上獨當一面的科企,大部分都由本是籍籍無名的年輕人,憑著打破傳統桎梏的創新思維,在合適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闖出一片新天地。科技園公司相信有很多這些“創新小子”,他們的新意念、別人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正待我們發掘及栽培,所以科技園多年來在培育初創,協助初創走入主流經濟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科技園公司是香港以至海外科技企業的重要孵化器,為香港創科界培養了大批新力軍。“創業培育計劃”至今共有超過600間培育公司成功畢業。此外,我們去年推出創業前期計劃,為處於創業初期的企業提供種子基金和共享辦公室,同時我們亦舉辦各類創業構思活動,鼓勵年輕人參與,例如“電梯募投比賽”。科技園還設有不同類型的加速計劃,鼓勵初創公司更快踏入市場,汲取更多實戰經驗,例如“環球創業飛躍學院”,就與內地首家專注於機械人技術的上市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培育11家國內外科技初創公司,讓其在真實環境驗證創新概念,協助他們在亞洲,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大展拳腳。

在科技園悉心栽培下,部分園區公司已開闢出康莊之路。商湯科技是科學園首間“獨角獸”公司,是“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創新企業”,也是國家科技部指定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視覺”開放創新平台。此外,商湯還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推出人才計劃,又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在研發和推廣人工智能上也出了一分力。

除了商湯,物流貨運初創公司Lalamove也在今年2月完成了D輪融資,成為另一間“獨角獸”公司,目前Lalamove的業務已涵蓋亞洲130個城市。又如園區內的水中銀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出以魚胚胎進行毒理測試,既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亦得全球最大的兩個檢測集團―瑞士的SGS和德國的TUV集團認可及採用,並廣泛應用到日常用品,包括檢驗連鎖店咖啡是否含有類雌激素或毒素。

這些初創企業的成功增強了科技園作為孵化器的信心,也向各界清晰顯示,香港的創新科技絕對有實力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

引領創科技術優勢

科技園公司致力發展香港四大創科領域,即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我們推崇官產學研的發展模式,希望透過政策配合,大學及其他機構研發,再利用業界的經驗,達致科研商業化,為創科產業塑造出可持續的規模。

在人工智能及數據應用方面,科技園最近成立全新的AI Plug@HKSTP,提供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支援,並促進人工智能行業的知識轉移;而數據工作室和數據分析平台,截至目前設有超過300個數據庫集,涵蓋健康、金融、環境、教育及交通等不同領域,可供數據分析人員、數據工程師及軟件開發商,透過混合雲技術基建及預設圖像處理功能,採用不同渠道搜集的大量數據,作大數據分析及數據視覺化等,讓園區及培育的創業公司利用分析工具,開發更多智慧城市方案。科技園未來會探索與各大灣區城市一起推動數據開放和分享,促成更廣泛的分析和應用。

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電梯募投比賽2018”,吸引全球創科人才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作為環球科技初創樞紐的實力

金融科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銀行、保險和證券等企業對金融科技的需求十分殷切。香港科學園內有超過100家金融科技公司及初創企業,從事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保安及其他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科技園匯聚各方優勢,鼓勵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與業界合作,共同推動香港金融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今年初,科技園分別與騰訊和恒生銀行開展合作,騰訊將透過在支付系統、電子錢包、數據保安等範疇的資源與科技專長,協助推動科學園區企業及培育公司的各項金融科技創新;跟恒生的合作則包括四個主要範疇:物色及發展創新方案、企業投資及業務加速、創科專才培育,以及銀行服務,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再工業化是未來經濟極具潛力的新增長點,傳統工業需要掌握智能技術及相關數據,才可以開展工業4.0。今年財政預算案就向科技園公司增撥20億港元,在工業邨興建先進製造業所需的專項設施,以配合更多生產商在香港從事生產。在基礎設施方面,科技園管理的“精密製造中心”已投入使用,其中龍達環保紗廠正是再工業化的好例子,即以嶄新技術,將回收衣物循環再造成纖維,生產過程高度自動化,毋須大量人手和廠房空間,便能日產3噸線,成功將傳統紡紗工業提升為高增值的高端製造業。此外,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先進製造業中心”亦會於2021年落成。

搭建國家與海外創科的橋樑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國家,面向世界,可以匯聚全球的創新資源,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同時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香港的大學和基礎研究優秀,有很多一流的科技人才,而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也吸引內地及海外精英。科技園便透過不同人才計劃,包括“博士專才庫”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鼓勵世界各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

科技園致力聯繫內地、香港及海外學院及研發機構,建設供交流的平台,協助各方發揮所長,互學互長。科學園將會建設醫療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兩個世界級創新平台,促使香港、大灣區及地區以外的生物醫學科技發展有突破性的進展。

而位於香港落馬洲的河套地區,由科技園公司統籌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會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創新科技平台,同時為創科研究的重點合作基地,吸引香港、內地城市及海外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以香港的創科源頭,配合深圳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優勢,將創新科技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更有效串連,從而完善大灣區的創科生態系統,提升大灣區在國際創新的核心能力與地位,為大灣區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發揮創科投資、融資及

研發基金推動者作用

無本則事難成。無論是初創公司、研發組織等都需要持續充裕的資金支持,才可以專心致志於自己專項,但在起步階級,他們未必能吸引投資者注目,所以在支援創科資金方面,科技園公司設有不同的資助計劃,同時亦與其他企業及創投基金合作,舉辦一連串天使投資者及風險投資的募投活動。

2015年設立“科技企業投資基金”(CVF),就成功推動私營投資者將資金投放在處於起步階段的初創公司。整個基金已全數承諾投資於9個項目,吸引共同投資者超過5.5億港元的投資金額。藉特區政府100億港元撥款,我們計劃首階段將CVF加大金額至2億港元,鼓勵天使投資者或創業投資基金共同投資現時在科學園內,或曾參與培育計劃的初創公司。

港交所在去年4月就現行《上市規則》條文作相應修訂,容許新經濟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目的就是協助創科公司集資,讓香港成為孕育創科公司的搖籃。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資本對創科公司的興趣勢更濃厚,投資額可望進一步提升,科技園會繼續協助香港各創科公司爭取更多資源。

將經驗成果投射到大灣區內,

並促進內地香港更多合作

科技園公司多年來能在香港創科路上克盡己任,推動香港科技前行,實有賴特區政府信任支持。2018至2019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就向科技園公司撥款100億港元,用於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並加強對科學園內科技公司和培育公司的支持。今年科學園擴建項目將會落成,而“科學園創新斗室”會於2020年落成,科技園當配合政策,善用資源以發揮最大創科效用。

科技園公司亦受國家惠澤。科技園已獲國家科技部肯定,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多年來與四間內地科創企業眾創空間及孵化器合作,科技園會繼續加強與具實力的第三方培育計劃或加速器合作,為生態圈注入更多專業及國際動力。資源方面,國家允許部分科研合作項目所需要的醫療數據和血液等生物樣品跨境在大灣區內限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實驗室使用,促進臨床醫學研究發展;同時,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端口,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國家亦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未來,科技園定投桃報李,將經驗成果投射到大灣區內,並促進內地和香港更多合作。我們會與內地企業共同創造初創平台推進科技應用;與內地投資者、合作伙伴繼續舉辦交流及培訓活動,促進兩地商業接觸及交流。我們亦會優化不同人才計劃,繼續吸引內地專才來港為本地企業工作,並會協助更多高等院校學生及海外創科企業認識大灣區,探索潛在發展機會及合作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後,國家發改委已籌備粵港澳大灣區“1+N”的政策體系設計,其中科技創新會有多項重大舉措。科技園會團結香港創科各界力量,以創科驅動社會,配合大灣區發展,謀求香港的創科生態圈與大灣區、與國家其他城市有更多互動機會。

走創新科技之途,殊不容易。多年耕耘,科技園公司已掌握創科這“變”之道,我們會繼續努力,開啟“通”之門,以創科為社會謀劃發展新出路,最終冀達致“久”之境,協助國家、香港持續發展繁榮。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4月號


責編:趙珊、莫潔瑩

編輯:周琦、史帥、李博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