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今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及“科技”分別出現了134次和72次,顯示它們對於大灣區今後發展的重要意義。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香港科技園董事會主席查毅超日前在《紫荊》撰文,深入介紹了香港在成就大灣區創科藍圖所做的各項努力。那麼科技園有哪些舉措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文中出現的不少創科界“專有名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小編為您逐一整理。

“創科”vs“科創”

究竟有何不同?

創新及科技一直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股主要動力,“創科”是“創新及科技”的簡稱。近年來,“創科”一詞較多的在香港媒體及官方文件中出現。相對的,內地則更習慣使用“科創”(科技創新)一詞。

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在香港將要建設的“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此園區將成為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創新科技平台,以及創科研究的重點合作基地;而與之毗鄰的深方,則被命名為“深方科創園區”的。另外,香港特區政府設有創新及科技局,在內地股市則有引人矚目的“科創板”。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圖:晴報)

值得一提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但不少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內,曾將粵港澳大灣區稱為“國際創科中心”。而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去年在《學習時報》的一篇撰文中,“創科”與“科技創新”更是同時出現。

不過,這樣的規律也存在例外,2017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曾做出重要指示,表示要“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由此可見,“創科”與“科創” 儘管在語義上略有差異,但其實已經“難捨難分”,更多的只是用詞習慣的不同。

大型“孵化器”加持

“獨角獸”不孤獨

獨角獸”企業指“成立不足10年,估值達10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初創企業。”這個名詞最早是出現在一位創投基金創辦人Aileen Lee的文章中,她提到,要找到好的企業投資就像要找到獨角獸一樣,十分困難。

在《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大中華區的“獨角獸”企業從2017年的120家增加到186家,其中,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仍最多,其次為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行業,以及醫療健康行業。

以下這些企業的名稱,或許能讓您更好地理解“獨角獸”企業的共同特性。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前十名

“獨角獸”的誕生少不了“孵化器”。“孵化器”模式發源於美國,在內地也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它為新創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的服務支持,從而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成本,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最終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

香港科技園公司是香港以至海外科技企業的重要孵化器,並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公司相信有很多“創新小子”(指本是籍籍無名,憑著打破傳統桎梏的創新思維,在合適的社會經濟環境下,闖出一片新天地的年輕人),他們的新意念、別人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正待發掘及栽培,所以科技園多年來在培育初創,協助初創走入主流經濟方面,下了不少苦功。其中,“創業培育計劃”至今共有超過600間培育公司成功畢業。

在科技園悉心栽培下,商湯科技成為了科學園首間“獨角獸”公司。此外,物流貨運初創公司Lalamove,以及水中銀生物科技公司也晉升為“獨角獸”公司。這些初創企業向各界清晰顯示,香港的創新科技絕對有實力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

“官產學研”模式

助力四大創科領域發展

近年內地在創科上的快速發展與成功,正是得益於官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香港科技園公司同樣推崇官產學研發展模式:透過政策配合,大學及其他機構研發,再利用業界的經驗,達致科研商業化,為創科產業塑造出可持續的規模。

透過這一模式,科技園公司致力發展香港四大創科領域,即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在人工智能及數據應用方面,科技園最近成立全新的AI Plug@HKSTP,提供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支援;而數據工作室和數據分析平台,截至目前設有超過300個數據庫集,可供數據分析人員、數據工程師及軟件開發商使用。

金融科技方面,香港科學園內有超過100家金融科技公司及初創企業,從事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保安及其他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

配套政策一應俱全

國家支持未來可期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國家,面向世界。科技園透過“博士專才庫”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鼓勵世界各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

科技園還得到特區政府的信任支持。2018至2019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向科技園公司撥款100億港元,用於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並加強對科學園內科技公司和培育公司的支持。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香港科學園是香港最主要的科技研發和創科培育基地之一

科技園公司亦受國家惠澤。國家允許部分醫療數據和血液等生物樣品跨境在大灣區內限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實驗室使用;國家亦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創科有乜搞?科技園話你知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後,國家發改委已籌備粵港澳大灣區“1+N”的政策體系設計,其中科技創新會有多項重大舉措。而科技園也已蓄勢待發,為實現大灣區創科藍圖出力。

相信在各項政策配套的支持下,香港的創科一定能迎頭趕上、大展拳腳

相關閱讀: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倡共創人工智能時代

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攜手打造世界一流創科産業鏈

綜合整理


編輯:史帥

校對:莫潔瑩

*本文資料源於《紫荊》雜誌2019年4月號,《深化創科根本 成就大灣藍圖》,作者為香港科技園董事會主席查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