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線國家共同民意!“一帶一路”被視為10年來最重要的全球倡議之一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明天(4月25日)就要開幕啦!據介紹,本屆論壇於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舉行。主題是“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核心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消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領高規格特區政府代表團參與高峰論壇,並將在“資金融通”和“地方合作”兩個分論壇的開幕式上作主旨發言。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國際經濟合作倡議,是解決當前全球治理問題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得到各方積極響。據國家發改委消息,截至2019年3月6日,中國已經與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批重點項目在沿線國家落地見效。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圖源:香港特區立法會)
“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黃金法則,持續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馬爾代夫建成了第一座跨海大橋——中馬友誼大橋,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為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支點,吉布提新港成為東非規模最大的港口之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了各國的發展進程,改善了沿線的民生需求。
從古代絲綢之路到新時期的“一帶一路”,變的是互聯互通的方式,不變的是絲路精神的傳承。(圖源:香港特區立法會)
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之一,“一帶一路”正在受到眾多利益相關者的認可,成為國際社會重要的公共議題。根據調查顯示,2018年,海外受訪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整體認知度為20%,在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國家的認知度甚至達到40%及以上。
2019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羅馬同意大利總理孔特會談。(圖源:人民網)
認知度排前五位的國家依次為:印度(50%)、日本(43%)、意大利(40%)、韓國(30%)、俄羅斯(30%);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對其個人、對所在國家、對地區和全球經濟有積極意義的比例分別為39%、43%、55%。
認知度排前五位的國家依次為:印度、日本、意大利、韓國、俄羅斯。
《國際金融論壇中國報告2018》發布的民調數據顯示,在受訪的26個代表性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中,63%的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極其重要乃至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過去10年最重要的全球倡議之一。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鮮明的價值導向,解決問題是“一帶一路”前行的持續動力。
中國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等項目,有效解決了油氣資源輸出難的問題。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曾長期虧損,在中方接管3個月後,集裝箱碼頭便開始連續實現單月盈利,僅用兩年時間就補償了之前的全部虧損。2017年,該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從併購時的第93位躍升至第36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此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大力推進本土化經營,海外分支機搆絕大多數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中國石油印尼公司、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公司員工本地化率高達99%。在直接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間接帶動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當地就業。
蒙內鐵路是中國與肯尼亞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肯尼亞自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圖為一名肯尼亞記者和火車司機在蒙內鐵路蒙巴薩西站站台合影留念(圖:新華社)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中國力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有力貢獻者。
“一帶一路”倡议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圖為2018央視春晚小品《同喜同樂》剧照(圖:視覺中國)
中國的發展是“一帶一路”的基礎保障,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其獨特的魅力逐步顯現。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圖:新華社)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2019年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既會總結過去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更會就存在的問題“把脈”“開方”;既會討論具體問題,也會加強頂層設計。
儘管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伊始,來自美國等少數國家拋出各種誤解和質疑的聲音,甚至通過拋出替代方案進行攪局,但可以預見,隨著論壇的成功召開,“一帶一路”建設必將踏上新征程。
相關閱讀:夯實共建國家民意基礎 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編輯:趙珊
校對:李博揚
*本文資料源於《紫荊》雜誌2019年4月號,《夯實共建國家民意基礎 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于運全、孫敬鑫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