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醫!中醫藥權威:大灣區大有可為!
隨著電視劇《老中醫》在內地熱播,很多觀眾感歎原來中醫這麼厲害,但也有些人對中醫治病持懷疑態度。
電視劇《老中醫》劇照(圖源:中央電視台)
那麼,在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什麼?外國人能理解和接受中醫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推進中醫藥國際化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外國學生在體驗稱中藥(圖源:新華社)
為此,我們專訪了中醫藥領域的頂尖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院長黃璐琦。
中醫藥領域專家 黃璐琦
為什麼說是頂尖權威呢?要知道,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最厲害的學術權威機構。一般能選為院士的人,都是所在領域的翹楚。
他們不管是在國家還是在世界上都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
黃院士在採訪中坦誠地和我們表示,目前中醫藥國際化依然面臨著很多挑戰,其中最嚴峻的有三個:
一、中藥難以以藥品身份進入國際市場。目前,中醫藥難以納入國際醫療保險體系。病人購買中藥或中成藥不能報銷,需要自付藥費,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藥的推廣與發展。
二、讓國外民眾理解中醫藥的理念是個難題。中醫藥理論很多來源於中華傳統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異,東方醫學和西方醫學也有很多差異。
三、中藥資源缺乏。中國大量稀缺、優質的中藥資源難以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為了製作中藥藥材有時甚至要以採挖難以再生的野生資源或以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新寨鎮新寨村藥農在晾曬中藥黨參(圖:新華社)
不過總體來說,這幾年中醫藥在海外是越來越受歡迎了。很多外國人都開始使用針灸、拔罐。
越來越多的外國名人都被發現是中醫粉,不少美國乃至歐洲的運動員,都非常喜愛拔罐療法。
美國的橄欖球隊丹佛野馬,甚至直接配備了會拔罐的按摩師,給隊員拔罐。
這些都還不算什麼。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的中醫藥還挽救過數百萬人的性命呢!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正是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對青蒿截瘧的記載的幫助下,屠呦呦團隊在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
如今,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依舊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的最佳療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屠呦呦工作照(圖源:新華社)
中醫藥學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途徑和渠道,發揮和傳播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可使中醫藥得到世界範圍內更廣泛的認同,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樹立形象、展現力量。
今年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支持粵港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
未來粵港澳在中醫藥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現代中藥創製、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認證等方面大有可為。
香港致力推動中醫藥業發展,措施包括制定中藥材參考標準、促進跨境交流,以及試行中西醫結合服務的模式(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香港背靠中國內地,面向世界,薈萃中西,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實力。香港特區政府對中醫藥業的推廣亦不遺餘力。中醫藥在香港的醫療衛生體系中,無論在預防疾病、治療還是康復保健等方面,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編輯:李博揚、周琦
*本文資料源於《紫荊》雜誌2019年4月號,《黃璐琦:助推中醫藥國際化 香港獨具優勢》,由本刊記者王昊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