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知識傳媒

關注我們

閱讀

有趣味

有價值的信息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印度,你對於這個毗鄰中國的古老國家了解多少呢?根據聯合國調查顯示:印度是世界上女嬰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一部由Netflix出品的四集紀錄片《天命之女》便完美地呈現了印度女性除了忍受著性別帶來的不公,還背負著“種姓制度”鑄成的枷鎖的真相。那麼今天,就讓T仔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天命之女》這部紀錄片,以及在印度有著千年歷史的種姓制度吧。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2017


如果想要了解這部紀錄片究竟在探討或是記錄什麼事情,那麼就必須先行了解香堤巴旺這所學校。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香堤巴旺的學生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在印地語中,香堤巴旺(Shanti Bhavan)意為「寧靜的避風港」。1997年,創辦人喬治博士將「避風港」建立在泰米爾納德邦的Baliganapalli村莊。


每年秋季,符合標準的12個適齡男孩、12個適齡女孩將會從所謂“賤民”的、達利特人家庭中選出,進入香堤巴旺開始為期2年的學前教育,隨後進入為期12年的中小學教育階段。學校受印度學校證考委員會承認,當學生到10年級和12年級時,將通過ICSE和ISC考試的檢驗,相當於中國的高考,決定他們是否能夠就此改變他們的命運。而校方向每個孩子提供教育、住宿、飲食、娛樂,都是免費的。


現在香堤巴旺容納了大約300名來自當地村落或是班加羅爾貧民窟的學生,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達利特人。由於種姓歧視,學生們過著極度貧窮的日子,大多數家庭每天收入不超過2美元。又有許多家庭歷代都處於貧窮的狀態,他們的家裡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


儘管印度政府早已出台法律法規禁止種姓歧視,但這卻形同虛設,每天都在發生種姓歧視引起的社會問題。而《天命之女》這部電影,就是記錄發生香提巴旺內,五名少女的故事。


拍攝起源

01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創始人阿巴拉汗.喬治


喬治博士創辦香堤巴旺的事跡吸引到Netflix的注意,他們還為此而製作了紀錄片<Daughters of Destiny>(天命之女)。攝製組斷斷續續跟蹤拍攝了5個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家庭的女孩的日常,她們原本會在13、14歲的年紀為人妻、為人母,但喬治博士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香堤巴旺內的女孩


紀錄片將拍攝對象鎖定為女孩,也引出印度另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性別歧視在印度的惡性影響不亞於種姓制度。


喬治博士從孩子們進入香堤巴旺起就為他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們從小都知道自己是“賤民”,但隨著知識獲取得越多,他們越會深思憑甚麼自己就比那些高種姓的人低賤,他們就更有動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家庭。


香堤巴旺里的女孩

02


影片詳實記錄下了五位女孩在香堤巴旺成長,接受教育,改變命運的全過程。影片記載了她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八九年,五條線索交織敘述。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中最小的女孩:Thenmozhi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正在黏火柴盒賺錢


片中最小的女孩,從小幫她的母親掙錢養家,黏火柴盒。過程中,手指、膠水、包裝紙粘在一起,漸漸長得“難分難捨”,撕下一層紙,就撕掉了一層皮,這就是她去念書前每天的生活。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女孩所居住的狹窄房屋


其中一位被拍攝的女孩,家裡一家三口人都擠在一間雜物房內,不但陳舊而且雜亂,甚至全家人連一張像樣的床都沒有,只能都睡在地板上,與滿地的塵土和蚊蟲共眠。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女孩的父母親


對這些家庭來說,教育是一條好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但其中一位被拍攝女孩的媽媽就表示:“不管養不養得起她,我希望她留在我身邊。”因此,她拒絕送女兒到寄宿制的香堤巴旺學校。相反的,女孩的父親反而支持她念書。不過事實上,在女兒剛出生時,他曾打算遺棄這個“賠錢貨”。


全家人的希望

03


這些父母把全家人的未來押給了香堤巴旺。換而言之,從香提巴旺畢業的孩子,必須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找到好工作,養活全家人。雖然這些理想都很美好,誰能擔保十幾年後的事情。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片中的女孩


但這些父母的期望也和香堤巴旺的創立者,喬治博士給全校學生制定的“規矩”不謀而合:


該校學生有責任——


找到工作後,必須幫助自己的家庭和社區脫貧;必須回饋社會,不能沉浸於個人的物質享受。


被壓迫的印度女孩

04


在香堤巴旺就讀的女孩們不但要背負全家人的期望,頂著壓力去學習,時不時更要受到印度“國情”的騷擾。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女孩被要求嫁給自己的叔叔


一個女孩的母親和祖母合謀,勸她放棄學業。因為她們早就打定主意——等女兒念完11年級,就讓她嫁給她的親叔叔。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挺身而出的喬治博士


幸好,香堤巴旺的老師及時挺身而出,頂着巨大壓力管別人的家務事。隨着女孩年紀越來越大,家裏耗不過她,最終選擇放棄,并沒有採取強制措施。


影片中也提到過兩句話:


“女孩為什麼要上學?上學也改變不了什麼。”


“接受教育並不代表就能掙脫貧困,只有頂端10%的人能享受繁榮。”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年輕的印度女孩們


這些話都在說明一個事實,在他們眼中,女孩是不值得擁有自己的人生的,一整個家庭的命運也不可能因這些女孩而改變。印度女性地位的低落,一覽無餘。


印度作為一個強奸案高發的國家,BBC曾給出數據——“在印度,每20分鐘就有一名女子被強姦”。一個社會的日常熏陶,足以決定男性對女性的態度是尊重還是輕賤。遠在香港也很難想像,直至今天,這些男尊女卑的思想依舊頑固的存在在地球的某個角落。


印度教育的未來

05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喬治博士勉勵學生


儘管眼前仍存在種種難關,但喬治博士從孩子們進入香堤巴旺起就為他們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們從小都知道自己是“賤民”,但隨著知識獲取得越多,他們越會深思憑甚麼自己就比那些高種姓的人低賤,他們就更有動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家庭。


但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也波及到喬治博士。他曾考慮過,是保全自己,還是咬牙堅持,而放棄了香堤巴旺,就等於葬送了孩子們的未來。


最後,他選擇堅持了下來,而且不再僅僅個人資助香提巴旺,社會捐贈、信託基金的融入也讓他更有底氣經營香堤巴旺,更有信心幫助孩子們實現夢想。年逾70的他,現正計劃修建第2間香堤巴旺。他的長子加入香堤巴旺。


到今年,香堤巴旺送走了8屆畢業生共110個學子,繼續就讀於聖約瑟夫商學院、班加羅爾國家法學院等印度高等學府,而香提巴旺還將持續支付他們大學的學費。前4批從大學裡畢業的學生在高盛、安永會計事務所、摩根、亞馬遜、梅賽德斯賓士等全球500強企業就職。根據喬治博士給他們的要求,畢業生會將他們薪水的20至50%返還給他們的家庭和社區,盡力消除世代貧窮。


到今年,香堤巴旺送走了8屆畢業生共110個學子,繼續就讀於聖約瑟夫商學院、班加羅爾國家法學院等印度高等學府,而香提巴旺還將持續支付他們大學的學費。前4批從大學裡畢業的學生在高盛、安永會計事務所、摩根、亞馬遜、梅賽德斯賓士等全球500強企業就職。根據喬治博士給他們的要求,畢業生會將他們薪水的20至50%返還給他們的家庭和社區,盡力消除世代貧窮。


或許香堤巴旺的學生走入社會後並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過自己的生活,畢竟身上肩負著家庭的重擔以及喬治博士的囑咐,回饋社會、回饋家鄉,但總而言之,他們早已過上了與固有命運完全不同的人生。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紀錄片《天命之女》:印度教育的曙光

文/鳳凰網

圖片/網絡來源

知識雜誌社出品

一個致力於提供有趣、有價值信息的媒體


@知識傳媒

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