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打 “恐嚇”“悲情”牌圖窮匕見
區議會換屆選舉11月舉行。建制派、反對派各政團和地區組織早已在目標選區“插旗”,迎接這場左右香港政治版圖的選戰。建制派過去一直主導區議會形勢,反對派則希望借換屆搶佔區議會的主導權。然而,香港形勢一直向好,尤其是特區法院最近對非法“佔中”的9名男女作出了大快人心的刑事判決,反對派區選選情進一步看衰。為此,圍繞逃犯條例修訂和“佔中”案判決,反對派大打“恐嚇牌”“悲情牌”,企圖扭轉選情,但是,主流民意早已揭穿其欺騙性。
文|香港 劉星
早前港媒揭發戴耀廷的“風雲名單”,與“港獨”“自決”派關連甚深
“風雲計劃”不得人心大幅縮水
這次區議會選舉全港18區共有452個選區,其中430個為舊區,22個為全新選區,舊區之中尚有約100個未有反對派出戰的選區,當中以元朗和觀塘最多;22個全新選區中,民建聯和民主黨最積極搶攻,民建聯至少在11區派人出選,民主黨則至少在8區出戰,新民黨亦有意參與。
“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指出,反對派協調名單內原來分為“正規軍”與“後備軍”。由政團推薦的被視為“正規軍”,而由戴耀廷推舉的“素人”則被視為“填窿”的“後備軍”。據“風雲”名單,所謂“政治素人”,其實均有選舉實戰經驗,部分更是上屆區選高票落敗的實力派,他們與“港獨”和“自決”派關連甚深。有評論甚至指出“風雲計劃”的本質就是戴耀廷的“‘港獨’奪權計劃”。“風雲計劃”由2017年提出,原計劃是要招募300多人出選區議會選舉,但計劃推出以來反應冷淡,尤其是當輿論和主流民意逐漸認清“風雲計劃”的本來面目之後,計劃更是大幅縮水,最終只有約30至40人考慮參選,以“填窿”方式到未有反對派落區的選區參選,阻止建制派自動當選。建制派除了要做好地區深耕工作外,還要大力揭露這些“素人”的偽善面具,讓地區居民知道他們其實是參與違法“佔中”分子和“港獨”分子。
多數民意支持修訂逃犯條例,以保障香港法治。圖為團體發起聯署支持條例修訂
圖以“恐嚇”“悲情”牌扭轉選情頹勢
近年來,香港形勢出現令人鼓舞的積極變化,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弘揚正氣,激濁揚清,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依法遏制“港獨”,政治上出現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二是在經濟上香港積極投入國家發展大局,社會各界齊心聚力,聚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集中精力搞建設謀發展;三是社會泛政治化之風得到有效遏止,社會內耗和紛爭趨於緩和。
香港形勢轉好,反對派選情唱衰。特別是民主黨選情更加惡劣,在林子健自殘鬧劇中,民主黨製造了該黨歷來最嚴重的誠信危機,為人恥笑。但民主黨並未吸取教訓,民主黨另一名“元老”李永達又出來散播一些毫無證據、捕風捉影的謠言,令人不齒。民主黨連續上演鬧劇,使民主黨的選情岌岌可危。民主黨對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不信任動議,不過是選情不妙下狗急跳墻的又一例證,其他反對派政團選情也不樂觀,目前反對派120多席可能保不住。
為此,反對派企圖扭轉不利選情,對近日的逃犯條例修訂大打“恐嚇牌”,對“佔中”案判決大打“悲情牌”。在阻撓逃犯條例修訂上,反對派無所不用其極,採取一貫的抹黑及恐嚇手段。反對派嚇唬香港人今後將沒有人身安全,危言聳聽說通過了逃犯條例修訂,就是“‘一國兩制’的死亡”。反對派為阻撓修例加強了內外勾結,竭力充當外國勢力的反華棋子,頻頻跑到美英告洋狀,邀請美英插手,並赴台散播恐慌,幫台灣當局製造藉口反對“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反對派對逃犯條例修訂糾纏不休,作出各種上綱上線的抹黑,目的還是為了11月的區議會選舉。特區政府提出,期望立法會今年7月休會前通過逃犯條例修例,以便趕及處理台灣殺人案。但是,不論能否如期通過逃犯條例,反對派都會大打“恐嚇牌”,一直延續到區議會選舉,以誤導中間選民、刺激激進選民,增加自己的勝算。
9名“佔中”搞手被裁定罪名成立,反對派和外部勢力卻內外勾連,以“政治報復”“政治檢控”“政治裁決”等大帽子,肆意抹黑裁決,極力渲染9名“佔中”搞手“悲情英雄”及“為公義而坐監”的氛圍。反對派走“哀兵路線”,大打“恐嚇牌”與“悲情牌”的用意,已是圖窮匕見。
香港市民在法院外請願,要求依法嚴懲非法“佔中”的9名被告
罔顧民意必受重創
不久前,香港研究協會作電話訪問,結果顯示53%受訪市民不支持陳方安生訪美唱衰修訂逃犯條例、46%市民認為陳方安生不應要求國際社會干預香港事務,而多數市民都贊成修訂逃犯條例。此外,港媒《經濟通》與《晴報》早先舉行網上民調,當中83%網民贊成修例,不贊成者僅得16%,另有1%人無意見,可見絕大多數民意都認同逃犯條例修訂。反對派聲稱逃犯條例修訂是漠視民意,是逆民意而行,但民意調查恰恰顯示,主流民意支持修例。反對派置公義不顧、逆民意而行。
“佔中”案裁決後,反對派不但未能得到主流民意的同情,反而引起更大反感。在裁決前,不論反對派及其喉舌都在不斷製造悲情,各被告“聲淚俱下”,訴說“無辜”;在裁決之後,反對派更上綱上線發表聲明,聲稱政府是以司法手段進行政治報復。其目的不過是要炒作事件,炒作悲情,一方面向法庭施壓,另一方面製造政治籌碼,為之後的選舉儲備彈藥。然而,反對派的行動卻得不到市民響應,到法庭支持的反對派支持者寥寥無幾,一些反對派政團落區炒作悲情更是乏人問津。反對派“恐嚇牌”與“悲情牌”的欺騙性已被地區居民揭穿。
主流民意已看穿反對派的“恐嚇牌”與“悲情牌”,而且“佔中”裁決減退了反對派的政治能量。現時9名搞手被判罪成,當中包括兩名立法會議員,不論其刑期如何,他們的刑事罪將影響到反對派今年的區選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而且,在非法“佔中”事件中,共有過千名參與者被捕,許多“佔中”核心人物的案件還未處理,包括計劃參選今年區議會選舉的反對派參選人,這將對反對派選情構成沉重打擊。
(作者係香港資深傳媒人、時評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5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李博揚、周琦、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