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想妙得 不拘一格——記香港書畫家鄭家鎮

近日,由集雅齋主辦,紫荊雜誌社、中國香港書畫院協辦的“集雅留真——鄭家鎮書畫展”在香港上環文娛中心展覽廳舉行,展出鄭家鎮書法、山水花鳥畫及漫畫作品逾100幅。人們在觀賞其多彩藝術作品的同時,也深深懷念這位獨具魅力的香港藝術家。

1918年,鄭家鎮出生於一個祖籍海南的書香家庭,由於父親對中國傳統書畫頗有研究,他從小就飽受文學與傳統書畫藝術的熏陶。9歲開始臨習《三希堂》、《芥子園畫譜》,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東方雜誌》上看到錢病鶴的漫畫,深受啟發,18歲開始發表繪畫作品,不斷觀摩學習前輩書畫之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畫風貌。

本刊記者 高峰

遷想妙得 不拘一格——記香港書畫家鄭家鎮

遷想妙得 不拘一格——記香港書畫家鄭家鎮

遷想妙得的漫畫家

鄭家鎮自幼醉心漫畫創作。1936年他已在《越華報》和《國華報》上發表長篇漫畫。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他在廣州參加了漫畫家在長堤青年會舉辦的抗日漫畫展。在廣州展出後還到了附近的鄉鎮宣傳,成為一名抗日文化鬥士,並結識了不少愛國文藝工作者。香港淪陷前,參與“現代中國漫畫展”,主編《天下畫報》。

抗戰勝利後,他在香港《華僑日報》擔任編輯長達40多年,並以不同的筆名在報上發表畫評與漫畫。他的漫畫以反映民生百態和社會現象為主題,能以簡練的筆法捕捉人情、景物的神髓,可謂得“遷想妙得”的真諦。其中,諷刺社會時弊的連載漫畫“大班周”影響廣泛,更被改編成電影。他與友人合辦了《漫畫世界》半月刊,並舉辦漫畫比賽及展覽,為啟迪後輩、培養和發掘漫畫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鄭家鎮所著《香港漫畫春秋》是其重要作品。在著作中,他將自身的經歷和長期對香港漫晝創作、出版的觀察,用簡明、親切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在書中介紹了對香港早期影響較深的五十四位漫畫家。他們主要是香港本地人,但也有少數只是短暫來香港生活,或僅只是來過香港舉辦展覽而對香港漫畫產生影響的畫家。這些漫畫家如豐子愷、葉淺予、華君武、張光宇、黃苗子、廖冰兄、方成等都是內地著名的漫畫家和畫家。鄭家鎮把這些對香港漫畫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漫畫家一一作了介紹,有的雖然是三言兩語,但卻是畫龍點睛之筆,加上圖文並茂,省卻了不必要的繁瑣文墨,如同他的漫畫作品一樣,耐人尋味。鄭家鎮的《香港漫畫春秋》,不僅是他個人經歷的陳述,在很多問題上,他是在為香港早期漫畫作概括性的歷史總結。

不拘一格的書畫家

鄭家鎮常作旅遊,走遍名山大川,以筆墨記下對美的觀察與領悟。各地山川勝景,在其筆下充滿生活氣息,實現其寫實風格的精髓。在技法上,他除掌握傳統布局和山水皴法外,更能推陳出新,不拘一格。構圖疏密有致,筆法淋漓縱逸,令其作品深具層次感,達到傳情達意的境界。此外,他亦擅寫花卉及人物,有別於時人,自有風格。

遷想妙得 不拘一格——記香港書畫家鄭家鎮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陳履生認為,鄭家鎮的作品不同於嶺南畫派,筆墨風格自成格局,“鄭家鎮實際上承續了中國宋代文人畫的傳統,以自身修為涵養畫風,即興所為,書寫黃山、敦煌、大漠,這在他的山水花鳥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他自學成才,未曾拜嶺南畫家為師,亦不受嶺南畫派風格左右,隱居在港一枝獨秀。”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則表示:“鄭家鎮有很高的繪畫造型能力。”三十年前,林天行就結識了鄭家鎮,“當時我們同在一個畫會。在我看來,鄭家鎮是一位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現代的畫家。最難得的是,他從不拘泥於某一個畫派,雖為廣東人,作品卻沒有受到嶺南畫派的影響,反倒是具備中原傳統文人畫的畫風。”

鄭家鎮9歲臨帖,先習趙孟頫繼習顏真卿。髫齡就讀私塾,臨習顏真卿大楷,偶涉漢隸。1964年舉辦第一次個人書畫作品展,但自覺書作嫵媚有餘而沉重不足,於是再期以10年臨習篆、隸,學漢《祀三公山碑》,開通“褒斜摩崖石刻”,鑽研南北朝碑刻,以碑刻之剛勁矯帖之柔媚,從而書藝大進。喜以魏碑筆法作行草,間以篆意出之,筆力勁健,結體多姿。他又喜歡將篆書、隸書合二為一,創出一些特別的怪字,並經常與黃苗子、張光宇兩人一同探討切磋,因此,被稱為“怪字三俠”。鄭家鎮自稱這種字體為“公仔佬字”,趙少昂對這種書法極為稱讚,金庸在辦公室也掛有鄭家鎮的“公仔佬字”。

“鄭家鎮先生生逢其時,經歷家國的動蕩,社會的轉型,在為社會服務的工作中成全了自己的藝術,並有了自己的成就。”陳履生說,“他為香港藝術界的奉獻,除了諸多方面的眾多作品之外,還促進了香港當代藝術與祖國文化的傳承。因此,鄭家鎮先生的藝術具有啟示性的意義。”遷想妙得 不拘一格——記香港書畫家鄭家鎮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6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博揚、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