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雨: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加強知識產權溝通對話與合作交流
知識產權,即“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一個國家的現代文明進程,很大程度上體現於對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和保護。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大原則立場和政策取向,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也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圍繞當前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情況,記者採訪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他對此總結概括稱,中國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各項工作也已取得新的成效。申長雨強調,中國願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道,加強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溝通對話和合作交流,共同打擊各類侵權行為,促進世界繁榮發展。
文|本刊記者 馮琳
申長雨在2019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發言(曾加 攝)
中國創新指數升至全球第17位
申長雨首先介紹了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各項發展情況。“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將知識產權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申長雨指出,“一年來,各部門各地方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產權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穩步推進。認真實施《2018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啟動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的制定工作,完成《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十年評估和《“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中期評估,完成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實現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誌集中統一管理。版權工作由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持續提升,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6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10%,全年累計減免專利費用58.6億元。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持續優化審判資源配置。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加強。專利法修正案草案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草案明確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積極推進著作權法修訂,啟動商標法修訂。《專利代理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完成修訂。制定《“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38個部委開展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不斷加強,專利行政執法辦案7.7萬件,同比增長15.9%;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萬件,案值5.5億元。立案查辦侵權盜版案件2,500起,收繳盜版製品377萬件,刪除侵權鏈接185萬條。全國海關共扣留進出境侵權貨物44,550批,涉及侵權貨物2,318萬件,價值2億元。全國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案件301,279件,同比增長41.13%。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各類侵權假冒犯罪案件近2.8萬起,破案1.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萬人,涉案價值98.7億元。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0餘件5,600餘人,提起公訴4,400餘件8,300餘人。
三是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和商標品牌戰略,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搶注、囤積行為。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0.2萬件,同比增長18.1%,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5萬件,同比增長9.0%。國內有效商標注冊量達到1,804.9萬件,同比增長32.8%。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6,594件,同比增長37.1%。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380個,注冊地理標誌商標4,867件。共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1,990件、林業植物新品種405件,同比分別增長34%、153.1%。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235萬件、110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7.48%、48.22%。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升至全球第17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0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四是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明顯提升。完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達到16個。出台知識產權服務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措施。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224億元,同比增長12.3%。評選中國專利金獎和外觀設計金獎40項、版權金獎20項。累計核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企業8,179家,相關產值逾1萬億元。2016年至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累計115.1億美元,提前實現“十三五”專項規劃目標。
五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不斷深入。成功舉辦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多邊事務,深化與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合作,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建設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推動《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早日生效,批准或加入該條約的國家已達23個。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成功舉辦全球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發展大會。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夥伴增加到28個。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正式在柬埔寨登記生效,專利審查結果在老撾直接得到認可。
1月1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揭牌。自當日起,該法庭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受理相關案件。圖為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全體法官進行憲法宣誓(圖:中新社)
中國對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
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一些西方國家尤其美國一直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大作文章”、指責中國。對此,申長雨在採訪中正面回應道,某些國家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指責既缺乏充分的依據,更是漠視中國這些年來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成就。
申長雨具體介紹指出,知識產權保護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和關鍵,過去一年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進步在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顯著。
第一,思想認識全面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習總書記所提出的這“兩個最”的重要論述,使國家知識產權局對知識產權保護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為大家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職責做了優化調整。通過機構改革,實現了商標、專利、原產地地理標誌的集中統一管理。機構改革之後,明確了商標、專利執法工作由市場監管總局綜合執法隊伍來承擔,實現了綜合執法。同時,也明確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全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設,並且要具體指導專利、商標執法工作,還要制定專利、商標的侵權判斷標準,這將有力地提升知識產權執法效能。
第三,在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在專利法修正草案中明確寫入了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惡意侵權行為可以處以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在剛剛通過的商標法修改中,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最高賠償額提高到了五倍,這樣的賠償數額在國際上也是比較高的。
第四,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取得明顯進步。國務院做了相應部署,明確了未來五年要將商標審查周期由過去8個月壓減到4個月之內,達到經合組織國家最快的水平,將發明專利的審查周期平均壓減1/3,其中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一半,也要達到目前國際上最快水平。這將有利於加強知識產權的源頭保護。
第五,建立了聯合懲戒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37個部門建立了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機制,讓嚴重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這被稱為知識產權歷史上最為嚴厲的懲戒舉措,極大地震懾了侵權行為。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致力於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知識產權環境,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申長雨進一步強調,“美國知識產權權威人士和有關媒體也表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居發展中國家的前列,日漸成為跨國公司在全球發起知識產權訴訟的優選地。因為他們認為,在中國能得到同等對待、公正對待。”
申長雨認為,知識產權保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坦言,目前中國還存在一些問題,也正在加大力度,繼續努力加以解決;同時要認識到,知識產權侵權問題是個世界性問題,各個國家都存在,只不過是在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示形式和不同的程度而已。各國都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總是粉飾自己。
在申長雨看來,解決知識產權侵權問題,除了各個國家自身努力外,也離不開國際的合作。“我們願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道,加強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溝通對話和合作交流,共同打擊各類侵權行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因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行為,不僅是我們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也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內在需求。所以我們要共同努力,促進一個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促進世界的繁榮發展。”
近日,最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結束。在這長達一年多的談判中,知識產權始終是中美雙方對話的焦點,也是影響未來中美經貿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此,申長雨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中美磋商關注的、國際社會關注的,實際上也是中國的一個自主選擇,也是我們內在的一個需要,是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
申長雨表示,今年中國將進一步採取措施,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專利法修改,健全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第二,強化源頭保護。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壓縮商標、專利審查周期,提高授權的及時性和權利的穩定性。同時,嚴厲打擊專利非正常申請、商標惡意注冊和囤積行為。第三,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的優勢,完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準,提高執法效果。第四,完善社會共治。對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實行聯合懲戒,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第五,完善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機制。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維權渠道。
“這些工作對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要,也是中美經貿磋商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國家知識產權局今年要大力推進的工作。”申長雨說,“所以這次磋商裡面很多問題,應該說都和中國正在做的或者是今後要做的工作是一致的、吻合的,我們要加大力度推進相關工作。”
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不斷深入,是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的新成效之一,包括成功舉辦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2018年8月28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在北京開幕。圖為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與會(圖:中新社)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將接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
2008年6月,中國正式出台《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將知識產權戰略首次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在此《綱要》的引領下,中國知識產權事業迅速發展、成就斐然。2020年,《綱要》實施即將期滿,中國知識產權事業也將開啟發展的新征程。
《綱要》實施十年來,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中國針對知識產權又有哪些發展規劃?申長雨對此回答道,“去年,我們對《綱要》實施十年做了全面的評估。結果顯示,《綱要》確定的2020年各項目標任務基本上都能夠順利完成,有些指標已經提前實現。應該說,總體上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
第一,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實現了量質齊升,中國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第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不斷加強,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第三,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成效日益顯著,有力支撐了經濟的發展。第四,建立了適應國情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能力也在持續提高。另外,在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堅定維護者、重要參與者和積極建設者。此外,經過這十年的《綱要》實施,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也明顯在提升。
申長雨進一步指出,為了保持戰略實施的連續性,繼續發揮好戰略的引領作用,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按照中共十九大作出的“兩步走”戰略部署和國務院有關要求,積極推進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制定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形成綱要初稿,確保努力實現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接續推進、壓茬進行。
此外,申長雨還補充介紹了未來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有關情況。他表示,2016年、2018年分別召開了兩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信祝賀。據此,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常態化機制,也實施了包括宏觀政策溝通、知識產權審查、基礎能力建設、信息數據交換等共8個方面的務實合作項目。目前,各個項目都在扎實推進,其中不少項目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合作成果。
例如,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專利、商標申請量持續較快增長。中國面向“一帶一路”國家舉辦的知識產權碩士學位教育項目,首批學員已經畢業。“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網站開通,在這個網站上可共享中國雲專利審查系統。中國還就全球知識產權問題保持密切溝通,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的支撐。
申長雨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主旨演講精神為指導,認真總結兩年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8個方面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推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在此基礎上,明年中國還將召開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高級別會議。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謀劃好未來一個時期“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相關項目和相關問題,創造更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支撐各國在市場化、法制化基礎上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6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李博揚、周琦、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