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習近平總書記對朝鮮國事訪問成果豐碩影響深遠

應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邀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20日至21日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中朝友好薪火相傳,中朝關係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中共十八大以來首次訪朝,使中朝關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本次訪問的引領、引導與規劃下,中朝歷久彌新的政治、外交、安全多層次合作將進入新維度、新高度、新深度,催生出劃時代的歷史局面與戰略動力,推動中朝關係與東北亞局勢駛入穩定、和平的新通道。

上海 鄭繼永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平壤,開始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到機場熱情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朝方在機場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歡迎儀式結束後,習近平與金正恩同車前往錦繡山太陽宮廣場,沿途數十萬群眾夾道歡迎(圖:新華社)

朝方“超規格”接待

凸顯中朝深厚情誼

習近平總書記此訪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再次訪問朝鮮。14年的風雲變幻,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與地區局勢出現了複雜多元的變化。首先是中美關係出現風高浪急的急劇變化。兩國實力接近的速度在加速,對於國際關係、地區形勢與具體問題上的視角不斷轉變。中國從融入國際社會到塑造、引領國際社會,而美國為保持優勢地位,不惜採取各種手段遏制中國。其次是朝鮮半島上發生了完全不同的新形勢。朝鮮進行了六次核試驗和數十次導彈試驗,聯合國安理會加大了對朝制裁力度,美韓日等紛紛對朝採取單邊制裁措施,朝鮮面臨嚴重軍事與經濟壓力,戰爭烏雲籠罩在朝鮮半島。朝美在朝核問題上更是相持不下,多次會談均以失敗告終,即使是形勢轉圜後的兩次首腦會談,也幾乎做成了夾生飯。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逆流而行的全球政治,崛起中的中國如何與大國和周邊國家相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朝鮮作為中國十分重要的鄰國,兩國既有傳統友好關係,也有新時代的諸多內涵;朝鮮半島問題複雜敏感,涉及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更牽涉諸多雙邊關係。處理好中朝關係對於中國拓展周邊外交、應對地區局勢、處理大國關係都有著導向性意義。在此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訪朝,自然有著深遠背景和深刻內涵。

從形式上看,本次出訪創造了許多“超規格”。出訪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第一版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朝友好關係。專機到達順安機場後,金正恩直接攜夫人李雪主親自接機,在送行時也是如此。兩國領導人在進入平壤市區的路途中,更有多達25萬朝鮮民眾沿途歡呼迎接。習近平總書記在錦繡山太陽廣場接受致敬,這是外國領導人首次在此接受致敬。每一個細節無不體現出朝鮮人民的熱情,顯現出中朝關係傳統的特殊性與深厚的歷史積澱。

新時代中朝關係賦予新內涵

中朝關係一直強調傳統友好,更多強調傳承發揚“鮮血凝成的友誼”,強調中朝關係的特殊性。此次會晤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對中朝關係做出了凝練總結,準確定位了中朝關係的本質屬性、前進動力、最大優勢和牢固紐帶,強調中朝不僅有傳統,還要面向未來;不僅只針對中朝,更是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中朝關係既特殊又正常。中朝都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與奮鬥目標,有著最高領導人的友誼傳承與戰略引領,地緣相親與文緣相通,將中朝兩國打造成天然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就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中朝關係提出了四點規劃設計,即高層交往引領方向、戰略溝通營造良好環境、務實合作帶來更大福祉、深化交流打牢根基。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指出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性,表示國際社會對朝鮮半島出現的光明前景抱有極大期待,從戰略高度與長遠角度兩個維度才能找出真正的解決方向。換言之,這是冀望朝鮮與周邊國家,朝鮮半島的安定局面來之不易,應予珍惜,而經營朝鮮半島更需要戰略眼光與遠景視野,不可因一時一事而影響朝鮮半島的未來。

特別是,頻繁的高層交往無疑將深刻影響未來中朝的發展方向。戰略溝通是兩黨兩國高層交往最為有效的方式,中朝在黨際、軍際,以及政府層面都有著實質性的交流機制,在政治、安全、外交與社會諸領域溝通的不斷常態化、機制化,將逐步催生更多實務接觸與交流。相應地,由於政治與戰略上的滋養,這些合作無疑將迅速落地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切實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打牢中朝兩國傳統友誼與新型外交的根基。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6月20日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朝方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陪同下,在平壤“五一”體育場同朝鮮各界群眾一道觀看大型團體操和藝術演出。圖為演出現場(圖:新華社)

“兩個結合”方案將帶來

朝鮮半島地區的良性互動

朝鮮半島問題中,核問題是朝鮮半島重心與中心問題,而核問題歸根結底是朝鮮的發展問題。一直以來,朝鮮為維護自身安全發展核武器,遭到相關國家的反對與封鎖,形成了安全問題的惡性循環,給地區形勢帶來了極大困擾。歷史經驗證明,通過軍事手段與制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只能讓問題變得更為複雜。2018年起,朝鮮半島出現較為難得的機遇,但又因具體的方式而出現波折。目前,美國對朝核問題的關注度明顯減弱,朝鮮因此深感挫折。金正恩在美朝首腦會談中也失望地指出,“朝鮮的積極舉措未能得到相關方的回應”。朝鮮半島問題開始出現遲滯不前、動力缺乏、角色缺位的消極現象。

在朝鮮半島的敏感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此訪的目的就是為遲滯不前、動力缺乏、角色缺位的朝鮮半島核問題賦予新動力、新能量,並發揮引領作用,提出新路徑。鑒於此,中國首次提出“兩個結合”解決方案,將解決安全關切與發展關切同時提出,將半島無核化與地區的長治久安相提並論,指出無核化與東北亞地區的長治久安緊密關聯,希望韓國和美國等作為尤為重要的相關方進行協調與配合。這個方案表明了中國的態度和擔當。朝鮮目前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安全,也渴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不僅僅是解決無核化問題就能萬事大吉,更要考慮東北亞地區的長治久安。中國將以更為積極主動的態度引領局勢向著平穩方向發展,展現了作為地區大國和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相關方,對全球與地區問題負責任、有作為的態度。

共同的紅色基因

是中朝友誼傳承的強大保證

中朝傳統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過程中,都有著朝鮮同志的獻身與付出,“五星紅旗上也有朝鮮同志的熱血”。中朝兩國早期的抗日獨立運動始終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鬥爭,金日成曾以中共黨員的身份參與到中國與朝鮮的救亡圖存鬥爭,在解放戰爭中,朝鮮曾給予中國共產黨極大的支持,為順利解放東北貢獻頗多。中國也始終不分彼此,在朝鮮人民的獨立與解放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朝鮮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鬥爭中,中國人民不顧積弱百年、新中國建立僅僅一年的困難境遇,幾以傾國之力,派出總數達百萬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奪取了戰爭的勝利。金日成同志高度稱讚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功勛,表示“朝鮮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朝兩國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同經歷了國際社會變遷帶來的風風雨雨,堅守住了社會主義的道路,共同維護了東北亞的政治與安全局面。

如此熱血沸騰、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與社會主義建設,給中朝留下了歷久彌堅的寶貴經驗與深厚情誼。首先,兩國政治根基不可分割。中朝兩國都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朝鮮式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能夠在革命與建設中取得一次又一次嶄新的勝利,其根本原因在於有著共同的紅色基因,政治根基中共同的紅色源泉是兩黨、兩國政治穩定的強大保證。其次,中國的強大與朝鮮的發展息息相關。中朝在地緣上是無法選擇彼此的鄰居與友邦,中朝命運休戚相關,形成了天然的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與中朝兩國的革命鬥爭經驗表明,中朝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任何的幸福與苦痛都會無阻礙地傳導至彼此:中國強大,朝鮮半島則會穩定、富強、統一;中國孱弱、受到欺淩,朝鮮半島則將隨之陷入混亂、分裂,甚至有滅國之虞。反過來,朝鮮半島的動態變化也深刻影響到中國的安全與發展、和平與統一的進程。第三,戰略溝通需要常態化、機制化。自建國之始中朝兩國就有戰略溝通的優良傳統,並延續到今天。中朝兩國在繼承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密切情誼的基礎上,發揚和深化政治、外交、安全上的戰略溝通,不僅要常走親戚,也要共謀劃、共創新,讓常態化、機制化的戰略溝通傳統在枝脈融通的同時,更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共同的紅色基因是中朝友誼傳承的強大保證。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英烈的豐功偉績,1959年10月25日,朝鮮修建了中朝友誼塔(圖:新華社)

朝鮮半島局勢轉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朝鮮勞動黨中央七屆三中全會上,金正恩委員長提出堅持走“實現朝鮮半島的完全無核化”“全力發展經濟”的新戰略路線。這一決斷是金正恩委員長執政以來治國理政經驗的集大成,符合國際局勢和朝鮮半島形勢,也契合朝鮮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階段,符合朝鮮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是朝鮮半島實現完全無核化、保持穩定的切入點和基點。“實現朝鮮半島的完全無核化”與“全力發展經濟”互為依託、互為條件、互為結果。朝鮮半島的完全無核化將塑造全新的朝鮮半島戰略環境與前提條件,改變朝鮮半島問題的戰略方向,無疑將成為朝鮮半島經濟、政治與安全的新起點。而全力發展經濟更是朝鮮上下改善民生的手段與目標,其過程本身就能改變以追求無限制武器或部署戰略資產來改善安全環境的邏輯,實現通過社會福祉和民生保障獲取安全的目的。這也是朝鮮歷代領導人都祈願實現的夙願,也是金正恩委員長規劃出的一條幸福大道。為實現這一目標,朝鮮做出了諸多努力,派出大量的官員參訪、學習各國的經驗與教訓,尋求一條符合朝鮮國情的路徑。2018年5月,以國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朴泰成為首的朝鮮黨政代表團到北京、西安和上海訪問;中朝體育、文藝代表團也頻繁互訪,相互汲取心得與經驗;在朝的首家漢語教育中心已經成功落地。中朝兩國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心理上相通,未來在文化體育、教育培訓、旅遊觀光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無疑會出現井噴現象。

朝韓雙邊的交流與合作也出現了不少積極動向。雙方推遲或取消軍事演習展現了善意,營造了較好的環境;平昌冬奧會後,雙方決定在非軍事區撤出武器等措施,迎合南北人民的呼聲;共同發掘朝鮮戰爭遺骸、展開鐵路聯檢、設立聯絡辦公室、離散家屬定期會面等的達成,更是為朝鮮半島實現穩定邁出重要步伐。“一芽知春,一葉知秋”,南北雙方排除重重險阻邁出的每一步都值得稱道。

朝美關係也出現進展。朝美新加坡峰會是朝美關係史中朝美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新加坡宣言》成為朝美達成的第一份首腦聲明,有著重要的政治內涵,確定了朝美雙方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而朝美河內峰會雖然未能如願達成協議,但其工作層面的接觸,也使雙方對會談有了更切實的認識,為進一步的商談打下了務實的基礎。

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朝韓雙邊的交流與合作出現了不少積極動向。2018年2月9日,在韓國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的第23屆冬奧會開幕式上,朝鮮和韓國體育代表團舉“朝鮮半島旗”共同入場(圖:新華社)

中國始終致力於

推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中國一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努力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並扮演著諸多重要角色,承擔著多種義務與責任,真心希望朝鮮半島走向和平與穩定。

這些年來,中朝政治上相互支持、外交上相互理解,安全上相互關心。中國一直支持朝鮮維護穩定、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各個方面都為朝鮮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除在朝鮮半島的轉圜過程中扶持、助力之外,中國還在國際場合呼籲關注朝鮮的政治與安全關切,要求嚴正對待朝鮮的合理訴求。在經濟上,中國一直是沉默的善鄰,關注扶持朝鮮經濟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其恢復經濟與民生的“造血”功能。在人文交流上,兩國文化、體育、觀光、教育上的合作與交流日益穩健。2018年3月以來,中朝先後舉行了4次首腦會談,分別就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戰略轉向、朝鮮半島內部狀況、朝美關係新進展、新時代的中朝關係發展等深入交流意見,提出諸多嶄新的指導性觀點,為朝鮮半島的穩定明確基調與方向,打破了過去一直循環往復的惡性循環,從本質上改變了朝鮮半島問題的走向,開始邁向以實現穩定、創造共識、政治協商和外交談判解決的新階段。深化傳統深厚友誼 擘畫中朝關係新篇

(作者係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7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史帥、周琦、李博揚、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