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腰頸椎病奪走我們的快樂
現在人們的代步工具是汽車,家庭出行、上班、自駕遊都離不開開車。由於工作繁忙,大多數人又很少運動,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頸椎和腰椎勞損病變。尤其是出租車行業,腰頸椎病幾乎是人人都無法擺脫的職業病。
人的脊椎就像是房子的結構,負責支撐人體的所有重量,坐、臥、跑、跳,各種姿勢、活動都得依靠脊椎的支撐。事實上,脊椎除了擔負支撐身體的功能外,還掌握著我們的健康。而頸椎則是打開人體健康的“金鑰匙”,腰椎是檢測人體健康的“晴雨錶”。很可惜的是,一般人缺乏對脊椎的認識,常常把自己累到腰酸背痛、寢食難安時,才知道疾病已在不知不覺中找上了門。
特邀專家◎王永慶(副主任醫師, 北京市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 文◎張曉群 王永慶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擅長脊柱創傷,脊柱退變,脊柱側彎後凸畸形等疾病,包括頸椎病,胸椎管狹窄,腰椎管狹窄,間盤突出,滑脫,各類脊柱骨折等。
腰頸椎病變的痛 的士司機張先生(男,49 歲):我是一名的士司機,載送乘客是我每天的工作。做這行雖然時間相對自由,但壓力也很大。每月除了繳納固定的費用,還有自己的日常花銷,剩下的就要貼補家用。一整天都坐在車裡,毫不誇張的說,車座都能坐出一個坑來。有時候累到連說話都懶得花力氣,更別說下車活動了。我也知道這樣對自己的身體沒有好處,尤其是腰頸椎,但實在不願動彈。因為十幾年的職業生涯,終究還是落下了病根,我現在經常半夜醒來,手臂發麻跟木頭一樣。我也去看過醫生,但頸椎病一旦得了,就不可能根治。
專家解析:
現在已退休的職業司機90% 以上都有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這種病和職業有關,除了司機,會計、IT 及文字工作者也是高發人群。除了職業,腰頸椎病和開車環境也有關,比如久坐不動、震盪顛簸、座椅的舒適度等等也都影響到人體的腰頸椎。
全世界的門診排在首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排在第二的就是腰頸椎病。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工作強度小了,這種病反倒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每天的工作需要長期坐在電腦前,不工作的時間就是上下班在路上開車或坐車。回家吃飯坐著,看電視坐著,有些再接著工作仍然是坐著……久坐,缺乏運動,幾乎成為人們的一個通病。一個星期有五天都是這樣度過,腰頸椎長期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沒有時間休息,能不產生病變嗎? 腰頸椎病可預防 人們常說“治未病”,在還沒有得病前就防範,疾病就會遠離我們。同樣,腰頸椎病的形成是有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可長可短,也因個體不同而不同。但如果我們夠重視,也能堅持自我調整,完全是可以預防的。有道是,莫以事小而不為,有時候正因為平日積累的小舉動,可以讓我們將來避免遭受更大的困擾。
減少久坐 首先減少久坐,連續坐著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開車時間長了,有意識的停車走走。伏案工作每隔半小時左右休息一下,活動活動筋骨。人體若總是保留一個姿勢時間過長,最大受力在腰頸椎,適當換個姿勢,讓脊柱適時得到放鬆,並進行人體自我調整修復,讓損傷達到最小化。另久站也不好,筆直站立腰椎應力最大,這時我們可以保持一腳踩物的站姿來令腰部放鬆,或者左右腳交替站立,讓身體動起來,減輕腰椎的受力。
做合適的運動
其次多做運動。但運動也有講究,不是什麼運動都可以。不恰當的運動不但不能保護脊柱,還可能產生新的傷害。所以我們選擇的運動要止於暴力對抗,做些平緩的運動,比如游泳、慢跑。高爾夫球雖然不激烈,打球時發力卻在腰上,這樣的運動也不可取。美國有個機構曾研究對腰頸椎不好的運動,提到籃球、橄欖球、網球和高爾夫球。
另外,在堵車和開會期間也可以做相對弱一點的對抗運動,尤其是的士司機一直在車上無法自由活動,可以做些簡單易行的動作來緩解疲勞,比如雙手抱頭,胳膊向前、頭部向後,分別朝相反方向發力,產生力量對抗,這樣有利於緩解頸椎疼痛。或是以頭帶動頸部書寫“米”字,動作要自如連貫、緩慢柔和,上身可略向前傾,幅度可略大一些,書寫順序要準確。兩眼隨筆畫走,認真看清所書寫的“米”字,方能奏效。大約一分鐘畫4 個米字,共畫16 個米字即可。還有些針對性的運動,比如理療強調核心肌肉(負責保護脊椎穩定的重要肌肉群)的鍛煉,常見的“小燕飛”,以此增加核心肌肉的力量。再比如,三點支撐、五點支撐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腰頸椎疼痛的時候千萬別做。 脊柱結構發生改變不可逆
如果不幸得了腰頸椎病,脊柱結構發生改變就不可逆。但別害怕,也別悲觀,其實日常我們所看到的腰頸椎病變超過八成是不需要手術的。所以一旦得了腰頸椎病,先評估,看是否需要手術。症狀輕的,可以通過用藥,並保證足夠的休息,平時多注意不久坐多運動,延緩病情的進一步加重。但當腰頸椎病已經發展到壓迫神經、引起行動障礙、造成生活困難,這時候就很危險,需要儘快做手術。就拿腰間盤突出來說,一旦嚴重壓迫神經,將導致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
還有一個對治療起關鍵性作用的問題,醫患間的相互信任。我碰到一個病人,三十多歲,北京人,患上了嚴重的椎間盤脫出,已壓迫了神經。他去了很多醫院,醫生都建議他做手術。他不想做手術,問我能不能保守治療。我給他查了一下體,發現他並沒有肌肉力量下降,像這樣的間盤脫出一般可以自行吸收。我問他是否能定期復查,他說能。我說你沒有肌肉力量下降,也許用藥就能緩解,半年後還有可能自行吸收。若你接受我的治療,你要配合我,感覺不舒服隨時來找我,我要經常能見到你,瞭解你的狀態,我們倒是可以嘗試一下。但還有一個前提,你要充分相信我才行。他答應了,並且真的非常信任我,兩周後再觀察,他的疼痛就消失了,而且肌肉力量仍然很好。他選擇繼續等待,待到半年後再查,脫出真的就完全被吸收了。
腰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可快可慢,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將會對這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我為什麼敢這麼做,首先因為有以往看診的經驗,我相信他的間盤脫出被吸收的可能性更大。再加上他信任我,我也信任他,我們之間不會出現醫患之間的糾紛問題,就不會有壓力影響我的判斷和治療。其實醫生和患者彼此間的信任,也是治療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
說了這麼多,保護脊柱,注意日常的保健最重要。首先要預防,得了就重視。營養要跟上,體質好了才能對抗疾病。另外保證充足的休息,這樣才能減少腰頸椎勞損。我不太贊成抽煙喝酒,那樣會影響人體微循環,損耗機體功能。神經細胞一旦死亡,現在的醫學也沒辦法令其有效再生。還有,做完手術也不是一勞永逸,如果不注意仍會復發並且有進一步加重的可能。 保護脊柱的運動小貼士
小燕飛 就是人們模擬燕子飛行姿勢進行肢體運動,以達到鍛煉腰背肌,緩解腰部、頸肩部等部位的勞損等保健作用的目的,它與瑜伽比較相似。小燕飛適用於:腰肌勞損、腰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峽部裂、輕度腰椎滑脫、腰椎術後等,與小燕飛功效類似的運動有蛙泳等。小燕飛的動作分為站立式和俯臥式兩種。
(1)俯臥式小燕飛 在硬床上或乾淨的硬質地板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後向上收起。與此同時,雙腳輕輕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縮,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 秒,然後放鬆肌肉,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 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 下。可分為2-3 次,堅持6個月以上。腰椎術後患者最好是作為終身鍛煉項目。剛開始時,可先做10-20 下,逐漸增加。睡前在床上做,貴在堅持。
(2)站姿小燕飛 身體直立,雙手側平舉,手心向外,手指朝上; 慢慢向上抬高雙臂,作小燕飛狀; 同時,雙手從腕關節開始向下伸直。運動作用: 這個動作能夠充分調動頸椎周圍的肌肉; 如果能每天堅持做200 下,頸椎不適症10 天之內就會基本緩解。剛開始時可以先做50 下,休息兩三分鐘再做50下,每天早晚一次。平時去洗手間的路上也可以做上幾下,以讓緊張的肌肉及時得到緩解。
五點支撐 五點支撐法是一種簡單的鍛煉腰背肌肉方法,做法為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跟、雙肘、頭部當支點,抬起骨盆,儘量把腹部與膝關節抬平,持續3-5 秒,然後緩慢放下,一起一落為一個動作,連續20-30 個。以上動作須連貫進行,每晚睡前一次,連續3-6 個月。
三點支撐 在五點支撐法的基礎上將雙上肢抬離床面,持續3-5 秒,然後腰部肌肉放鬆,放下臀部休息3-5 秒為一個周期。
編輯: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