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香港青年請“停一停,想一想” 回歸理性守法議政
文|楊志紅
楊志紅
朝早路過金鐘夏愨道,車流穿梭不息,若不是看見路邊零星散落的幾個膠樽、口罩,真難以相信早前在此發生過示威衝突,個別人甚至有暴力行為。但是,城市的秩序可以在數日內恢復如初,可是社會的秩序需要多久才能重回正軌呢?
社會對政府修例的爭議從和平遊行升級到流血騷亂,刺痛了每一個香港市民的心。特別是看到衝突現場,無論是警員還是施暴者,大多都是青年人,作為一名母親,我深感擔心和心痛。我為那些以血肉之軀保護市民,在受傷情況下仍極力保持克制的青年警員們而擔心;也為那些被別有用心之人煽惑而失去理性、無視法紀,向維護秩序的警員施襲的青年們而心痛。我不禁想問問,那些把青年送到暴力衝突前線的幕後策劃者,那些洗腦未成年學生“勇武抗爭”的少數老師,到底有沒有從政為人的底線良心?有沒有為人表率的師德師風?有沒有考慮過青年的父母們的心情?
策劃者和外部勢力勾勾搭搭,利用青年們的熱情和衝動破壞香港安寧、擾亂社會秩序,卻絲毫不顧他們的未來和前途,只為滿足自身不可告人的政治利益,試圖令香港法治淪喪、管治失效,妖言惑眾、其心可誅!從將修訂《逃犯條例》“妖魔化”“政治化”,到如今製造一場又一場的暴力活動,背後的策劃者們,從來就沒有站在社會需要上來考慮逃犯引渡的問題,他們只想利用這個問題大搞一場,綁架民意、裹挾政府,以期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社會各界都樂見更多的年輕人,懷抱對香港的熱愛,積極議政、論政及參政,為香港發展貢獻力量。但是,表達任何政治意見和訴求,都需要採用和平理性守法的方式,暴力流血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更不會被任何文明法治的社會所許可。親愛的青年們,當你被呼籲參與任何所謂“暴力抗爭”的活動前,請平復下激進的情緒,考慮一下後果、思考一下法律,為自己的父母家人想一想,為自己的前途未來想一想。你到底是要“發聲”還是要“發洩”?
文明、法治是香港的城市精神。時至今日,社會各界都急需冷靜下來,合力恢復社會秩序,把注意力回歸發展經濟民生,為香港社會持續向前同心同行。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委、
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7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史帥、周琦、李博揚、連柳蕙